在我省各条战线上都有众多的职工在万籁俱寂、人们休憩养生的最佳时候,却在挑灯辛苦地上班工作。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推动着祖国生产和建设的巨轮日夜不停地向前奔驰。从今日起,本报特辟《夜班现场录》栏目,陆续刊登反映各行各业夜班职工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新闻报道,欢迎大家踊跃赐稿。
4月6日晚。22时25分。
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西安急救中心夜班人员接到报告:长安县呜犊镇一位被拖拉机撞伤的小女孩出现颅脑水肿,需要送西安急救。司机郭秀芬、医生王素兰、吴晓丽立即出车前往现场……
位于西安繁华闹市大差市附近的西安急救中心,担负着西安市七区六县危重病人和意外灾害事故人员的急救任务。简陋的院落里停放着十几部救护车,朦胧的月光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白色车身上的红十字。总值班室墙上挂着“西安市区图”和“西安郊区图”,桌上一部无线电报话机,两部电话,一红一蓝,号码就印在“西安电话号码簿”的扉页上。
这里一年365天,日日夜夜不离人,节假日和公安、消防部门一样是加强单位,站长杨百骏从1977年至今,几乎每个除夕都是在值班室里度过的。
总值班室主任黄崇德说,有人误解急救中心仅是一个转运机构,实际急救车里备有各类急救药品、器械和氧气,对急危重病伤员实施现场救治,当病员体温、脉膊、呼吸、神智、血压等生命体症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时,才转送有关医疗单位。不足60人的急救中心,每天三班倒,每班保证有7名以上医生和司机值班,随时可以出动,救死扶伤。一周前,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宁陕县施工现场,30名民工误食亚硝酸盐中毒。急救中心22时30分得知消息后,调集力量,于23时发出5部急救车,急驰170公里,翻越秦岭、平河梁,凌晨5时赶到位于秦岭腹地的现场,使绝大部分病员得到救治。从登记表上看到,今年以来,他们已抢救病人879人次,平均每天9人次以上,好忙哟。
7日凌晨1时,到呜犊镇的车回来了,小女孩已平安转到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我们也跟着松了口气。
凌晨5时30分,总值班室的电话铃又一次骤响,值班员胥薇一把抓起红色的听筒:这里是西安急救中心。电话里传出一个焦急的声音:“我是长安县引镇地段医院,这里一名孕妇大出血,需要急救!”
3分钟后,司机汪健和医生郭少阳,已将急救车驶出了大门。车顶频频闪动的蓝色灯光和“嘀嘟——嘀嘟——”的警报声划破了夜空的寂静……
在郊外的乡村公路上,他们迎来了黎明的第一抹曙光。
本报记者 韩庚 田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