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桂维平 实习生 任文胜
当代儿童是幸福的。当代家长是慷慨的。
据记者了解,仅西安市私人购置的钢琴就达3000余架,可见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是迫切的。那么,利用钢琴艺术推动幼儿早期美育与智育发展的前景如何呢?
日前,我们走访了座落在西安华山机械厂幼儿园的陕西省幼儿钢琴学校试点班,步入这个全国颇有影响的学校大门,著名文学家冰心题写的校牌格外引人注目。音乐厅里,正在举办着“小小音乐会”。从天真烂漫的孩子指间飞出的钢琴曲,不时赢得专家、学者和家长们的热烈掌声……
经一位长者指点,记者见到了音协陕西分会音教委副主任、省幼儿钢琴学校校长窦伯超,当谈及儿童音乐美感教育时,这位积极创办钢琴学校的倡导者,显得十分激动:“为了不使孩子们的生命衰退,就应当倡导儿童的美感教育。中国古人以琴、棋、书、画为培养人素质的重要手段,其中以琴为首,这是华夏民族智慧的实践。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方针,犹如人体的五脏。美育则似人体的心肝,是五脏沟通的枢纽。利用钢琴艺术推动幼儿美育与智育的发展,是我们办学的初衷。”
“经过试点班的教学实践,您有何新的感受?”记者问。
“让幼儿在学龄前通过钢琴学习,使其手、脑、耳、眼得到平衡,协调地发展,特别是在手指的训练中,能提高儿童大脑的思维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心理。音乐在儿童美感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效能。它虽不表现道德、伦理,但儿童在音乐的潜移默化中,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丰富,智力得到开发。”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童心未泯的窦校长告诉记者,试点班自1988年面向社会公开招生以来,吸引了数以千计的儿童前来应试。经严格考试,现已先后录取了近200名儿童,其中不乏佼佼者。当然,我们办学的目的不是培养钢琴家和学习演奏技能,而是在保护孩童天真活泼的天性的前提下,完善他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心理素质。
在钢琴教学班里,记者看到鹤发童颜的老教授正在耐心地传授演奏基本指法,学生中还有穿着开档裤的“小顽童”呢!当教师逐个把她们抱上钢琴坐凳上,顷刻间,悦耳动听的钢琴练习曲便回响在琴室内外……
在教室走廊里,一位幼儿教师告诉我们:一些儿童的家长过于溺爱独生子女的现象,令人忧心。超负荷的物质供给,无限度的娇宠溺爱,致使他们在幼小的心灵里,蒙上自私、任性、贪婪的阴影,这对启迪儿童的美感极为不利。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目前还有一些孩子迄今仍然生活在一个没有音乐的荒园之中。学校里“填鸭式”的教育,已使孩子们失去了童年的稚趣,在家长的冷眼训斥中,还有永远做不完的课外作业……
在学校办公室,记者看到了国家教委艺术教委主任赵讽的题辞:“学习音乐的最佳年龄阶段是3岁到10岁左右。故而,学音乐从“娃娃”抓起,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陕西省幼儿钢琴学校是一个很好的开端,祝愿这个音乐园地的小花茁壮成长。”陕西省政协副主席魏明中的题辞是:“幼儿学音乐,陶冶身心,启发智慧,为培养新的一代人所不可少。”
当我们结束采访时,音乐厅的“小小音乐会”已进入高潮,台上台下,情感交融。钢琴声、合谱声、欢笑声荡漾在幼儿园的角角落落……
是啊,为了3亿儿童的健康成长,又有多少含辛茹苦的“园丁”,在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