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多立
提起150年前的鸦片战争,人们自然会联想起伟大的爱国者和政治家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福州)人。20岁中举,后在北京和外省作官。由于他政绩卓著,1837年被升任为湖广总督。在此任上时,鸦片犹如洪水猛兽般涌入中国,这股流毒的迅疾扩散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正当权益,致使清朝的统治,危机益渐深重。林则徐忧心如焚,除在当地严厉查禁过鸦片外,后又毅然上奏道光帝,痛切陈辞:“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年12月奉召进京,经过他多次直谏,道光帝遂委派他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广东负责查禁鸦片事宜。
林则徐于1839年3月到过广州后,当即郑重声明:“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同时他又雷厉风行地采取了必要措施: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商定整顿水师,加强海防;捉拿勾结英国烟贩的奸商,勒令外国商人必须于3日之内将其船上所有鸦片悉数缴出,并要求外商出具甘结,保证“后来船永不挟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由于林则徐态度坚决,措置得当,英美烟贩不得不陆续缴出鸦片237万余斤。
1839年6月3日这是中国人民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虎门海滩人如潮涌,林则徐率领地方军政大员亲临现场监督。虎门销烟整整持续了二十天。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为代表的侵略者,怏怏地离了广州。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林则徐在积极加强战备的同时,又“日日使人刺探夷事,翻译夷书,又购其新闻纸”随时了解敌情动态。英军知广东防御严密,只得移兵,于七月攻陷浙江海防要塞定海。八月,英舰直抵大沽口。清廷大为震惊,投降派大肆攻讦林则徐。道光帝于九月下旨将林则徐交部议处,另派投降派琦善接替。10月,又将林革职。林则徐不顾逆境险恶急上密奏,驳斥投降派谬论,请求亲赴浙江前线“随营效力”但遭拒绝,1841年4月,清廷命林赵浙江镇海军营协办事务,到浙之后,他积极协助两江总督裕谦等人筹办浙东海防。但到六月底,道光帝下令将他充年伊犁。
林则徐禁烟,抗英有功,反遭诬蔑和流放,但他不顾个人所受委屈,仍一意系念国家安危,在赴伊犁途中,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等洋溢着忧国之情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