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织女心曲

2023年08月17日

“当初从插队的地方招进纺织厂,干上织布时,我觉得太累、太苦,还不如农村。后来想,过日子柴米油盐不能缺,社会上72行不可少,不织布,大家穿啥?也就坚持干了下来。”

在西北国棉七厂调度室里,织布车间甲班女工马毅对我们讲了这番话。

这时是4月18日凌晨2点20分,国棉七厂上后夜运转班的1500名职工刚刚走上岗位。织布车间里工人们在布机之海中穿来行往,2417台布机全速运转,飞梭如箭,如波音747起飞的声响震耳欲聋。面对面大喊也听不清。每一个在现场的人都会为太工业生产的紧张气氛所震撼,为工人们严明的组织纪律性而折服。

系着围裙,刚从布机上下来的高茹珍说,农民不种粮大家没啥吃,矿工不采煤大家没啥烧,我们不织布大家没啥穿。认清这个理,在岗一天就要好好干一天。再说,现在四班三运转两天一休息,比原来三班倒强多了。

这天晚上,织布车间计划生产18个品种共计5万多米布料,这些布料足够一个小城镇每人做套衣服。为生产这些布料,车间360名职工几乎每人要走50多个巡回、六七十里路,还要眼尖手快,及时发现处理疵点。为了保证质量,车间里总保持一定的温湿度,一到夏天,又闷又热,衣服总贴在身上。虽然工厂奖励基金优先运转工人,托儿所、浴池、食堂晚上也提供热情服务,但6000名长年上运转班的工人仍要付出较常人多几倍的辛苦。就说这个车间的李秀珍师傅吧,她20岁进厂,干了20年运转,丈夫在西安机务段,常常白日黑夜外出跟车,生活上没一点靠头,当年,他硬是把半岁的女儿全扔给她。无论刮风下雨,寒冬炎夏,闹钟一响就赶紧把迷迷糊糊的孩子拉起火穿衣服,紧赶着送托儿所,有时怕迟到,就让孩子和衣而眠。但李秀珍说,各行各业都有一批晚上忙碌的人,只要人们理解,社会理解,付出的辛劳值得。

4点20分。正是人们的睡梦香甜时。

细纱车间里,纱机一片嗡嗡声,戴白帽、围白裙的纱女们,犹如蜜蜂在弄档中穿行,为人们鲜艳的衣着在忙碌。上了32年运转班,从值车工到教练工,又当了工长的丁焕荣说,今晚这有262名职工上班,年龄从20岁到47岁都有。讲到辛苦,我们接触的几位女工都说,干纺织不累不苦不操心是假的,但这是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我们甘愿奉献。可社会上个别人偏见太深,嫌我们的工作苦和累,瞧不起我们,实在令人气愤!

她们的话有些像织机的梭子那样直来直去,然而她们的心灵却象织成的白布那样纯洁无瑕。也许,这正是他们值得可爱的地方。

本报记者 韩庚

本报特约记者 赵锋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以销促产 适度发展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0/5/19900517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0-05/17/06327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