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连声
企业文化一词源于美国,但根基却在日本。现在,它又受到了我国舆论界和许多大中企业的关注。何谓企业文化?尽管时至今日尚无定论,但带有主导性的认识是:从广义上来理解,它是指某一企业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理解,它仅指某企业所造就的精神财富和观念意识的成果,其中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传统、价值、制度等。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同企业同生存共发展。并且,它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的可塑性;既受传统和习惯的影响,又受企业经济状况的制约;既由职工的素质所决定,又受社会环境所感染。笔者从狭义概念出发,试谈一下企业工会在建设企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职工群众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工会则将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企业文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地上冒出来的,而是靠企业的全体成员造就的,广大职工无疑起着主力军作用。作为职工自己组织的工会,自然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发动、组织、协调和带领的重要职能机构。因此,企业工会应当积极主动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带领职工群众构筑企业文化的蓝图,以此来保证和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职工文化等福利事业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工会组织是具体承办者。在维护好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前提下,代表和维护好职工的具体利益,积极为职工办好文体活动等福利,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而且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不断提高企业文化的水平。在企业里,职工群众的“吃喝住乐游(春游)、生老病死残”等福利事业,多般是由工会实施的。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活跃和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陶冶职工情操,净化企业环境,提高职工的政治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工会还可以在办实事、好事过程中,急职工所急,帮职工所需,以此来激发职工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尽主人之责,干主人之事,培育和升发企业文化。
三、民主管理是企业文化的实质,工会是民主管理的主渠道。企业文化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换句话说,其实质内容是科学管理。当前企业的科学管理应当说集中体现于民主管理上。随着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民主管理越显得必要和迫切。因此,《企业法》把它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则。这样既有助于增强企业领导的民主意识,又对职工群众特别是工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讲究工作艺术,增强民主管理效应。所以,《企业法》赋予职工群众民主管理的“五项权利”,既是企业文化的实质和精髓,又是工会组织的基本任务。
四、培养“四有”新人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工会是共产主义的学校。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型企业,是企业文化的根本标志。要实现企业这一目标,企业职工必须首先有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组织纪律性。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这一方面,企业工会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江泽民在接见出席全总主席团会议代表讲话时明确提出,工会应该强化教育职能,真正成为共产主义的学校。因此,各级工会应当充分发挥自己有阵地、有组织(上下自成体系)、有经费、有群众基础等优势,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上下功夫。这样,才能牵住企业文化建设的牛鼻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企业党政工团组织共同的任务。近些年来,企业工会在建设企业文化中虽然都做了大量工作,但严格说来一些企业还没有进入有规划、有目标、有措施的正规化状态,也就是说缺乏建设企业文化的总体意识和主体构想。当前,企业工会应当把自己分散的、群众性的教育和文化工作,自觉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序列,紧密配合党政组织统筹规划,为造就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