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西安今夏城市用水在各方的努力下有所改观,持续多年的断水区点入夏以来已基本消灭,全市盛夏用水高峰期的平地用水全部得以保证。但目前全市水的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开源节流,保护供水设施仍是当务之急。
建国以来,西安的城市供水系统从无到有,不断完善,先后投资2亿多元,建成了四期供水工程,5个大水厂,目前日供水能力达67万立方米。但是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及工业生产用水量的日益增大,全市供水状况仍十分紧张,目前西安日供水缺口达30万立方米,人均每日生活用水量为122.15公升,比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少48公升。每逢夏季用水高峰期,东关蔡家巷、城西南小巷、城北崇明路、红庙坡等地区因处供水管网的末稍地带,水送不上去,便成为有名的断水区,居民只能靠自来水公司水车送水解决生活问题。今年,自来水公司投资40多万元,赶在夏初对这4个地区的供水管道全部进行了改造,使这些区域的居民终于结束了炎夏靠送水车吃水的历史。
西安自来水公司还依据“分区定量、分片限压、相互调剂、高峰期升压”的方针,合理安排供水量和供水时间,既保证了广大群众基本生活用水需要,又减少了浪费。入夏以来没有发生过一次大面积缺水现象,实现了全市保证平地用水的目标。据统计,西安自来水公司上半年超额763万立方米完成了计划供水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供水量增长了107%。
本报记者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