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夺标呼声甚高的《菊豆》在第4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落榜之后,国内观众哗然,不解内中详情,莫衷一是。
本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参赛影片有18部,来自欧、美、亚、非14个国家。《菊豆》是中国和日本联合制片,除投资由双方均摊之外,编、导、演、技均由中国包揽。影片已于今年4月先行在日本发行,上座情况甚好。制片双方经过一番努力和周折,决定以此片角逐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参赛行列。
然初至戛纳,张艺谋即有预感,他说:“这次到戛纳,我心里很坦然。看这个架式,《菊豆》很难‘有戏’,倒象是来垫背的!”张艺谋所言,不是没有道理的。他指的是《菊豆》参赛场次的安排问题。原来,《菊豆》被组委会安排在电影节的最后一天,又是最后一场。曾参加过国际性电影节并担任过评委的张艺谋,自然清楚这种安排意味着什么。
其次是电影节的“小气候”也不容《菊豆》有所期待。在开幕之前的记者招待会上,电影节主席,总干事都异口同声强调,本届电影节欲突出“时事性”,东欧电影将成为“一大特色”。整个电影节,东欧入选影片多,参赛影片多,最后获奖片也多。电影节8个主要奖项,苏联、东欧片就包揽4项,外加两项赛外小奖。难怪对于《菊豆》来说,天气虽好,风向欠佳。
按电影节安排,《菊豆》正式出场亮相是5月20日晚上10点半。按规定,还须在头一天晚上举行记者专场放映,然后再举行记者招待会。举行新闻专场放映时,由于《菊豆》剧情起伏,有悬念,观众反映强烈。电影终了,掌声热烈。从人们的情绪中可以感觉到,新闻专场一关顺利通过。但20日的记者招待会却事出有因,由于临时改变时间,致使本可容纳100多人的会议厅仅来了不到30位记者。21日是电影节的最后一天,其它参赛影片均进入“尾声”之时,《菊豆》却迎来“高潮”。其时,评委获奖名单都已基本确定,《菊豆》落榜早成大局。尽管法国新闻界一些报刊也为《菊豆》抱不平,仍无济于事了。(金瑞麟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