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红楼梦》塑造人物的手法

2023年08月17日

刘玉华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的众多文学名著,莫不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来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读罢《红楼梦》,薛宝钗、王熙凤、林黛玉、晴雯等等便都活生生地浮现在你的脑际。曹雪芹是用什么办法把人物塑造得这样栩栩如生呢?

曹雪芹很少直接地用议论方式臧否人物,而是把人物放在具体的典型环境中,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含蓄地表示各自的思想与品质。有时作者还经常使用欲贬故扬和欲扬故贬的方式,在议论中故意说些反话,以期和人物行动达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人物性格的特征性与鲜明性。当王夫人命人将“四五日水米不曾粘牙、恹恹弱息”的无辜的晴雯从“炕上拉了下来”赶出去时,“只许把她贴身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丫头们穿”,其雷霆之怒,表现得异常残酷无情。可作者没有半句指责王夫人的言辞。相反,却写道:“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这把王夫人伪善的面目在不露痕迹中完全揭示出来。

最为复杂的要算是贾宝玉了。作为封建贵族的公子哥儿,他身上保存了许多令人讨厌的习气。但总的来说,《红楼梦》中是把他当做封建伦理道德的叛逆者来写的,曹雪芹对贾宝玉无疑是充满同情和赞赏的。但在《红楼梦》中,曹公却经常对他发些批判式的议论,说他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而且“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挖苦得够狠的了。

和作者一样,贾宝玉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仇恨科举制度,把封建官僚叫做“国贼禄鬼”。这些言语和举动,在他那个时代,那个环境里是难以被一般人理解的,不但卫道者视他为离经叛道的“不肖种子”,就是一些奴才也视之为“乖张”了。小斯兴儿有一段评论宝玉的话,非常有趣:“……成天家疯疯癫癫的,说的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顽一阵……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也不责备。因此没人怕他,只管随便,都过得去的。”这就是贾宝玉“乖张”的最好注脚。曹雪芹在借仆人的口,以似批评而实质上是赞扬的手段,将宝玉的“呆性”“糊涂”的实质,巧妙地表现了出来。

《红楼梦》采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对所描写的一切人物,均以一分为二的方法对待。绝不一味地丑化,也不一味的敷粉。如对王熙凤,既写了她办事才干,又写了她的作为统治者的残酷和玩弄权术。并不因为她弄权铁槛寺,害死了两条年轻生命,就把她写成恶魔。她“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是一个美丽、狡诈、狠毒而又才干卓越的管家婆的形象。

《红楼梦》创作于清乾隆年代,当时屡起文字狱,杀害了无数有才华的知识分子。这种时代的恐怖气氛,不得不影响到《红楼梦》的创作实践。如不细读,很难明白作者对其塑造的人物的态度。有的同志读了《红楼梦》,居然说贾政是“好人”,岂不可笑?贾政者,假正经也。曹雪芹通过对贾政这一形象的塑造,有力地讽刺了没落阶级中那些愚顽不化、不通庶务却又伪装博学的假道学的伪君子。而作者却在议论中对他无半点微词,有时甚至故意说他如何诚实、本分。我想这大概也是“文字狱”的力量吧。

上篇:妙喻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0/7/19900731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0-07/31/06465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