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电力设备厂 刘绪林
收藏、鉴赏古币是本人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闲暇时,一杯浓茶在手,小心翼翼地把各类古钱摊在桌上,拿在手中细细地品玩……
瞬间,思绪把人带入遥远的古代……战国七雄的征战;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汉唐帝王的威仪丰采,顿时在脑际萦绕徘徊。
说起古币与我的缘分,还要从1985年谈起。我有一个在省钱币学会工作的朋友,托我代他寻“宝”,谁曾想到这古币竞把我的魂也勾了去。
我是一个书画爱好者,一日从收集到的一批“宝”中,偶尔识得一枚极有书法价植的“大观通宝”古钱。细看钱文书法:结体瘦长而挺拔,横画四锋尾带钩,竖画细长而顿挫分明,撤捺如刀出鞘,精神外露,殊为精绝。我清楚地知道,这便是赫赫有名的宋徽宗皇帝赵佶首创的“瘦金书”,堪称书法史上一绝。这一发现,使我茅塞顿开;也正是这一发现,使我完全迷上了收藏、鉴赏古币这个行当。
日积年累,我的古币品种已经蔚然可观,尽管经济上都入不敷出,捉襟见肘。记得有个星期天,陪妻上街购物时,从一进城卖鸡旦的村姑手中,发现了一枚极有价植的古钱。狠狠心,把攥在手中的几张“大团结”,变成了一枚锈迹斑驳的古币带回了家。瞧瞧空空如也的提兜,看看妻子委屈的脸庞,心里着实不是滋味。转念一想,我古币的门类中又增添了一位新成员,心中又涌出了无限的快慰。
经过了几年研究学习,高手的指点,我开阔了视野,对古币上的书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从这些锈斑中让人看到战国币制文化的混乱;看到秦始皇统一货币的一大创举;看到汉王莽“垂针篆”体精美程度;看到唐朝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开元通宝”的端庄、雍容娴雅;看到宋太宗亲笔书写的行书、草书钱文的首创;还可以看到苏东坡、司马光亲笔书写的钱文等
我迷恋古币的收藏鉴赏,尤迷古钱上的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