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共产党员、年仅23岁的西北国棉二厂织布挡车工陈爱玲,到今年7月底,已在织布岗位上干了6年零两个月。6年多来,她累计超产3.7795万米布匹,为厂里多创造价值25.4万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厂里做出了一份实实在在的贡献。
陈爱玲6年前、17岁时进入二厂当了一名织布挡车工。父母的教诲,老师傅的帮助,使她一进厂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干,为国家多织布多贡献。她苦练操作本领,走到哪练到哪,手指磨破了,贴上胶布再练,一双白嫩的手被磨得生出了老茧。渐渐地她的技术越来越精,在同时进厂的新工中率先达到一级操作水平。1988年和1989年,在全省织布挡车工技术比武中,她居然都挫败众多的老手高手,连续两年荣获“省操作标兵”称号。
她所在的3组,织的是中长华达呢,织这种布经纬线都爱断,且难接,质量很难把握,产量也难完成。为了织出优质布匹,减少布面疵点,她摸索创造了二比一工作法:跑两遍布面,跑一遍经纱。这样,虽然她每个班比别人多跑几十里路,手脚一刻也不得闲,但织出的布却都是优等品。
为了创高产,她每天提前半小时进厂。还经常在吃饭时间不关车,拿着饭盒边吃边干,梭库空了,她就去摆梭,摆满了再干。有时遇到车间温湿度高,停台率高时,她就一个班不停地跑,不停地干,顾不上喝水,也顾不上擦汗,硬是凭着辛勤的劳作,把16台车开得整整齐齐,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仅去年一年,她就超产7155米布,为厂里多创价值5万多元。
(姜桂枝 张芳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