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云天有路志是梯

——记我省“青年十杰”之一的165所王万录

2023年08月21日

张新德夏继刚

“……3秒、2秒、1秒、点火!”瞬时,固定在火箭试验台上的姿态控制发动机喷出一道透亮的蓝色火舌,震耳的吼声划破了山川的寂静。人们哪会想到,从事这项主要试验的指挥者,竟是一名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年工人!

他,就是航空航天部165所新姿控发动机试验指挥员王万录。

自1982年以来,他所参与指挥的五种型号、100多台次的试验,都取得了100%的成功。他所参加的科研项目,三项分别获得国防科工委、航空航天部和067基地的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TQC”先进成果奖;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团员和先进生产者,两次荣立三等功,一次一等功,今年又被评为陕西省第二届“青年十杰”和新长征突击手。

小王从事的液体火箭姿控发动机试验是为实际发射导弹卫星并有效地控制飞行方向,确保准确入轨提供各种精确数据的。俗话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假如试验数据有丝毫的差错,在实际发射中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和不可挽回的政治影响。

小王以前的几位试验指挥员都是大学生。而领导把这副重担压在他的肩上,心中是有数的。

1977年,20岁的王万录一踏上试验操作岗位,就为60年代航天创业者扎根三线、自力更生造出“争气火箭”的精神所感动。他决心把孩提时代“望月登天”的幻想变成埋头苦干、认真学习的实际行动,决心在大山沟里默默无闻地干出一番事业!

在试验指挥中,他常常遇到许多棘手的计算难题。正式试验前,必须根据试验任务书的技术要求和试验系统的技术状态,调试、计算出试验系统的水利特性,做出拟合曲线、编写试验大纲。而这些工作都必须借助于《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物理学》等有关高等专业知识才能完成。在这些难啃的“硬骨头”面前,小王并没有望难止步。工作中,他在一些老同志的精心指导下,努力去消化那些深奥的知识。茶余饭后,他钻进宿舍,一遍又一遍地推算那些试验数据。就这样,他凭着一股韧劲,终于熟练掌握了有关火箭姿控发动机的计算方法,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为实际指挥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多年来,王万录在姿控发动机试验岗位上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结出了累累“硕果”。去年六月,小王所在的研究所承担的为外国发射卫星用的“长二捆”试验正进入决战阶段。为了确保“长二捆”试验的一次成功,他带领全组同志加班加点,连夜奋战。短短一个月,他们就连续完成了25台次的试验任务。特别在真空系统改造工作中,他发明了真空泥加漆片的新方法,从而使真空度超过了试验任务书的技术指标,使试验加注时间由原来的40分钟缩短到20分钟。为了使姿控发动机尽早安装定位,他设计组装了45度倾斜入门架、产品运输车和试验过度架,为保证“长二捆”试验准点进行立下了功勋。为此,067基地给他记了一等功。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0-08/23/06549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