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寒晖纸”

2023年08月21日

张静华

共产党员、艺术家张寒晖,不仅以它那凄婉悲壮、感人肺腑的一曲《松花江上》,和热烈明快、脍炙人口的《军民大生产》感染着人们,而且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也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1938年9月,张寒晖受党的派遣到竞存中学教书,该校当年冬天由西安迁往凤翔。他当时是竞存中学地下组织中共特支、教师支部的书记,后又任教导主任。当时纸张困难,学校经费支绌,张寒晖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还和当地造纸工人一起反复研究制造出了火碱,发明了用麦秸造出大型(与普通新闻纸一般大)的麦秸纸。既解决了原料不足的困难,又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纸的质量。这种纸无论是钢笔、毛笔、油印、铅印都很漂亮,在当时真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为学校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老百姓报》的纸张问题。大家亲切地称这种纸为“寒晖纸”。至今还为凤翔一带所沿用。

为了支援革命工作,扩大生产,造纸厂非常需要几头碾纸浆的毛驴,而关中驴太贵,张寒晖自告奋勇到老家河北定县去买毛驴。当时,由陕西凤翔到河北定县,要途经国民党统治区、日寇占领区,要穿过多少封锁线,跋涉多少山山水水,这对于一个文弱的知识分子来说,要经历多少困难啊!可在几个月后,张寒晖却竟然赶着三头毛驴和一辆载白矾的大车,奇迹般地出现在大家眼前。他浑身泥巴,一头长发,衣服破烂不堪,若不是那副高度的近视眼镜和熟悉和笑容,谁也认不出,他简直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赶脚户。

上篇:别树一帜的龙门古图
下篇:毋忘国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0/8/19900823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0-08/23/06552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