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谒杜甫墓

2023年08月21日

周绍祥

我的家乡湖南省未阳,只是京广线上一个不甚有名的小城市,但是杜甫等著名历史人物发生在耒阳的奇闻轶事,却晓喻海内。公元756年,为避安史之乱,45岁的杜甫就携家流亡,经陕甘川鄂,由湘江漂泊到湖南的岳州、潭州(长沙)、衡州后,于770年夏抵达未阳。时值江水猛涨,将其困于江中的小陆洲上,断绝食物十数日之久。未阳县聂姓县令闻讯,即具舟楫载牛肉白酒救援。杜甫对聂县令这种“书致酒肉,疗饥荒江”的盛情,非常感动,欣喜之下,喝酒吃肉过量,一夕而卒。从此,在未阳县城北二里处修建了杜甫墓。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政要商贾,凡到过未阳的都要去杜甫墓凭吊一番。韩愈就曾去过杜甫墓,留下了“今春偶客未阳路,凄惨去寻江上墓”的诗句。到清代,凭吊加上敬仰,又修有杜陵书院。五十年代我在未阳县上中学时,母校就设在杜陵书院内,杜甫墓周围的四合院平房,就是我们的宿舍。我在杜甫墓边习读嬉戏,深为自己家乡有这一古迹而自豪。

近期回乡探亲,我再次专程参谒了杜甫墓,追回了我青少年时期的美好回忆。我在表妹夫陪同下,骑自行车沿未水缓缓而行。约二十分钟进入书有“杜陵书院”的门楼后,杜甫墓就映入眼帘。现在的杜甫墓其外观和规模,和三十多年前差不多。但墓周围的四合院房已拆去,北边盖了一座学生宿舍楼,莘莘学子的朗朗读书声,阵阵在杜甫墓际萦回。杜甫墓堆约10米见方,高约2米,坐北朝南,前面是一片平地。靠东未水北去,奔流不息,似在驱散杜甫的寂寥。墓前石碑,系民国重修杜甫墓时所立,碑上刻有杜甫死因及对杜甫的评价等内容。其中有:“公夙以稷契自许,欲得教养斯民,每托志篇章,而拳拳忠爱之诚于安史祸唐时尤著”。读了碑文,杜甫的忧国爱民之心令人肃然起敬。一代诗圣虽去,而他那炙热的爱国主义思想却代代相传,与世长存。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0/9/19900913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0-09/13/06587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