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4点,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北京亚运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到3点,中外记者早已把亚运村新闻中心进出口围得水泄不通。3点30分,三辆小轿车飞驰而至。“来了!萨马兰奇来了!”记者群一阵骚动。只见这位大名鼎鼎的“奥运舵手”,正在亚运官员的陪同下,步入大厅。他满头银发,身材清癯,却精神矍铄。顿时,厅内银光闪闪,近百只相机咔嚓嚓响成一片,四五台摄象机跟前跑后……从楼下到楼上,记者们一路簇拥,一路推搡,竟需要有两人开道,萨马兰奇才进入大厅。
《南华早报》的记者首先问中国2000年举办奥运会的可能性,他回答说:“这先要看北京亚运会能否取得成功。”萨马兰奇对昨天的开幕式给予高度评价,“是最精采的。可以打满分,10分。”有记者问他参观亚运村有何感受,他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印象非常非常好。”他甚至为亚洲运动员在北京受到优厚的礼遇而“感到幸运”。《雅加达邮报》记者问:“伊拉克被阻在亚运之外,是否意味着伊还将被阻在奥运会之外?”他答道,亚运会问题,是在开幕式前就解决了,方式很好。伊拉克能否参加下届奥运会问题,迟早要在1992年7月30日前得到解决。他再次谈到2000年的奥运会,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深情地说:“如果在中国办奥运会,我将以朋友身份出席。也许,那时我已不在人世了。但如果活着,我一定参加。”说到这里,萨老由衷地笑了,台上台下都笑了。
“如果承办奥运会,中国哪些方面还应当提高?”萨马兰奇说:“还应当扩大亚运村的设施与规模,扩大运动员的住宿地等。”这时,萨氏盛赞了北京的体育艺术展览,是他“有生以来看过的最好的体育展览之一。并对挑选出来的20件作品极感兴趣。”他再次肯定中国支持第三世界,对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他说:“中国在非洲援建了20个体育馆,因此,二年前,国际奥委会把最高奖杯——奥林匹克杯给予中国,我向中国表示衷心的感谢……”
将近2个小时的答记者问结束了,萨马兰奇起身离席。这时,十几台摄象机和无数相机又一次次向着这位年高德劼的“奥运舵手”。呵!萨马兰奇又笑了,他笑在北京,笑在光芒四射的亚奥阳光普照五环的旗帜下……。 (本报记者 薛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