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使职工中出现了“在职待业”的现象。对此,国家采取了措施,有的企业已恢复了生产,一些职工陆续重返工作岗位,但是,目前待业职工仍为数不少,由于他们受到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使他们的变态心理日益明显的表露出来。
失落感。待业职工认为:过去当的“主人翁”,吃的是“保险饭”,而现在却落得个“厂垮人散”,不得不端着“金饭碗”要饭吃。这如此强烈的反差,使他们大有失魂落魄之感。
危机感。职工待业以后,由于拿不到全工资,使不少的家庭生活出现问题,不得不动用以往的积蓄,尤其是双职工待业的家庭,经济收入比原来明显减少,有的要靠父母或亲人资助才能生活。因此,他们的危机心理还在加深。
自卑感。职工待业,生活寂寞,思想空虚。自谋职业吧,苦于无门,摆个“摊子”吧,又认为丢了“面子”,思前想后,觉得参加工作是走对了路,进错了门,所以,落到了如此地步。
困惑感。不少待业职工认为:同是社会主义企业,同是“主人翁”地位,有人在干四化大业,有人却在职待业,这到底是为什么?怨领导?怨企业?怨个人?百思不得其解。
恐惧感。一些待业时间较长的职工,恐惧心理日趋严重,他们感到前辈要赡养,后代要培育,长此下去怎么得了?
压抑感。待业职工人在家里,心想厂里,为四化做贡献的心受到极大压抑,他们为报国无门而急躁,为有劲没处使而心焦。
待业职工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希望有关单位和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比如:加快落后企业兼并的步伐,使待业职工尽快复业,解决我国职工存在的“离而不休”和“在职失业”的矛盾;调剂人员余缺,扩大就业;发挥劳务市场的作用等,以解决待业职工的急与忧。 (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