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珍 东明
最近,在西安公映的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使千万观众步入影院,也使沉寂的影院出现上座率奇好的现象。观众大多双眼红肿,抹着眼泪,悲伤而满足地走出影院。那么,《妈妈再爱我一次》何以有如此的感人魅力呢?这应当从观众——接受者的文化心理世界的深层去寻找。
平心而论,《妈妈,再爱我一次》是部题材很旧的影片,贫贱、富贵间的差别累及子女婚姻产生一系列悲剧的故事观众已屡见不鲜。但这部影片却在“泪”中翻出了一些新意,在旧故事中道出了几番真情。使这种人间伟大的母爱有了使情节跌岩、扣人心弦的作用,更有了道德评价与审美惯性的强烈渗入。在秋霞的身上体现了中国贤妻良母的道德的最高完成,编导者又在无形之中利用与强化了观众素日习惯了的爱情与母爱文学的审美经验,使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坎坷和艰辛、其间的辛酸苦辣和人生经验在观众看“苦戏”时就不同程度地被“唤起”。尤其影片结尾,学成归国的医学博士林志强找到失散18年的母亲时,神经失常的妈妈已不认得,当志强唱起《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支歌,才唤起了妈妈的记忆,使母爱——这人间最伟大的爱的丰富的内蕴充分挖掘了出来,大大地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量,扩展了观众的思维活动,加深了影片的社会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