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长荣
茶余饭后,当你有暇在阅览室静心浏览各地报刊时,不知你是否发现,在征婚广告这个司空见惯的栏目里,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儿。笔者信手整理摘抄于后:
建国以来第一则征婚启事,是一九八一年一月八日出现在“商场报”上一个叫丁乃钧的四川教师。此后,征婚广告这个新事物便一发而不可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大报刊刊登的征婚启事一百五十余万条。平均每条收到应征信一百五十个左右,成功率达百分之三十。
中国人比较实在,征婚广告中直接说出自己的经济水平和对对方的现实要求。而西方人的征婚启事着重介绍个人兴趣要求,性格特点。也敢于说明缺点,全面介绍自己,而且小小年龄也开始征婚交友。这或许是生活方式不同的结果吧。
各地报刊为吸引读者,在编排征婚启事上颇费匠心,除一般叫“征婚”外,还有许多别名哩。
全国性的妇女刊物《中国妇女》,早就创了“鹊桥”专栏。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主办的《婚姻与家庭》杂志,开辟的专栏叫“爱的呼唤”。专门温暖中国残疾人之心的《三月风》杂志,开辟的专栏叫“鹊桥相会总有期”。《家庭》杂志开辟的专栏叫“爱之桥”。《武汉青年报》开辟的专栏叫“凤求凰”。《解放军报》开辟的专栏叫“绿色鹊桥”。《爱情婚姻家庭》杂志开辟的专栏叫“相思树”。《年轻人》杂志开辟的专栏叫“青鸟树”。《风流一代》杂志开辟的专栏叫“鸳鸯湖”。
如今,征婚广告已成了报刊上受人欢迎的固定栏目,尽管名目、收费、篇幅不一,但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人言条条大道通罗马,现在座座鹊桥通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