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职工身上有多少泥,流多少汗,西北冶金勘探局五队领导身上一点也不少。可在车子、票子、房子等生活待遇上却一个个严格要求自己。五队职工说:“12年来,我们队领导换了好几茬,可他们茬茬把心都放在了事业上,虽然戈壁生活艰苦,可跟着这样的领导干活痛快、舒心,再苦再累也心甜!”
自1977年五队成立以来,这个队始终坚持发扬延安精神,把干部参加劳动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件大事来抓。五队的几个分队长年奋战在茫茫戈壁的中蒙边界和海拔4500米以上的祁连山深处。那里有钻机,那里就有队领导。干部下去和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副队长高金吉,野外生产季节大部分的时间在分队。有时回大队开会、办事,也是一完就下到分队。有的职工开玩笑说:“高队长,你哪象个队长,正宗的老钻。”
去年9月底,在辛路沟施工的分队完成任务后正准备回家,上级又追加380米钻探任务。队党委书记孙敬彬二话没说,带着行李就上了山。每天,他和工人一起扛着几十斤重的袋子,山上山下十几趟,为机台送烤火煤及和泥浆的红土。那些天,气温下降到了零下十几度,可孙敬彬天天干得浑身冒汗,工人感动地说:“孙书记,你还真干,来到我们分队看看,我们就心满意足了。”老孙笑着说:“你们都在干,我能坐着休息吗?来分队就要参加劳动。”
房子紧张,是个普遍问题,处在戈壁滩的五队也不例外。五队的队干部没有一个多占住房。副队长张曙光至今还住在平房里。
1984年,队里盖起了第一栋楼房,这在五队来说可是一件新鲜事。楼房有水、有暖气,不少职工都在盯着这栋楼。队长劝孙书记住进去,孙书记说:“这一栋楼只能住27户,咱们队有那么多老知识分子、老工人,让他们先住吧”,他坚持没住进新楼房。
去年年底,由于职工调动,五队仅有的两栋楼房腾出了3套住房。按队上住房条件,新上任的副队长张曙光可以分一套,可他向队里提出不住楼房,坚持要求把3套住房分给了地质工程师和有困难的老工人。
五队有一台大轿车,每星期两次送职工到酒泉市,队里领导都和职工一样买票乘车。队上有4台小车,队领导从不因私事用车,即使到酒泉市开会、学习,他们也经常骑自行车。今年7月份,酒泉地委党校举办处级干部学习班。党委书记和工会主席参加了学习。他俩始终没要一次车。7月的戈壁滩,太阳照在人身上能暴起一层皮,公路也忽而上坡、忽而下坡。10多里路,一蹬就是一身汗,他俩还是坚持每天骑自行车。 (罗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