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10月,正是收获的时节。
22日下午,西安市委新楼会议室内,101对老人戴着鲜艳的“新郎”、“新娘”红花,汇聚一堂欢庆自己的“金婚大典”。这百对婚龄在50年以上的老夫妇,是西安市老龄委员会、西安市退休职工管委会请来参加老年节金婚庆贺会的,他们中有老红军、老专家、老教授、老工人、老农民。耄耋之年,花烛再燃,老人们的脸膛笑成了一朵朵菊花。
下午3时许,一阵鞭炮声后,庆贺会开始。西安市委、市人大领导向老人们致贺辞。市人大副主任朱干阳边向老人们颁发金婚证书边说:“我在老伴的督促下,换上礼服、打好领带来参加这个隆重的‘婚礼’,我很羡慕这些健康长寿婚姻又美满长久的老夫老妻,可惜我还差十几年才有资格带老伴来参加金婚庆典。”他说完,庆贺会场顿时响起一片笑声。
尊老、敬老、养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在今年的老人节中,西安市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五有”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金婚庆贺会是其中之一。
“没有社会主义,不会有我们这么好的晚景。”这次金婚庆典中的老寿星苗兆芹对记者说这番话时,眼角溢出了激动的泪花。苗老今年88岁高龄,她的爱人,原西开厂老工人葛洪恩在谈到养生之道时说:“退休后,我有100多元的养老金,我和老伴生活得很宽裕,又相敬如宾,所以长寿。”当葛老说起他14岁娶媳妇时的情景时,苗老的笑脸上闪过一丝难掩的羞涩。
坐在会场后排的原石油学院老教授赵庸声和夫人陶伊白也都是80多岁的老人了,二老婚龄也已有50多年。50多年来,二人相濡以沫,在生活中互敬互爱,互帮互扶,在专业上成绩颇丰,是邻里、同事十分敬慕的一对。而他俩却更为自己的孩子得意,你一言我一语地抢着说:“如今好世道,婚姻美满人增寿,后辈们日子过得更是幸福如意,我们7个孩子5个上过大学,分别在北京、四川、辽宁、江苏等地从事化工、机电等工作,都很能干,有出息。”
文艺工作者为老人们表演的精彩节目把金婚庆典热烈欢快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李汝贵老人感慨地说:“过去结婚时,全部家档也只有一条旧棉被,抬新娘的轿子还是借来的。今天党和政府用汽车把我们接来参加金婚庆典,演员还赶来说唱凑兴,真比当年我们结婚时还热闹得多!”
夕阳无限好,风流在黄昏。金婚庆贺会结束之时,老夫、老妻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相互搀扶着走出会场,没入在大街小巷融融秋色之中。
(本报记者 吕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