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闻
“文革”那时,除了那根正苗红的红五类,大概很少有谁个靠先人的牌位来炫耀自己和争功名的。当历史翻过了一页后,不知什么时候,这争“祖宗”的风气又渐次看涨了。
最先是争名人的后代,在有的地方兴起了一股续谱风,谁个是孔子的后裔,谁个是蔡伦的子孙……随着对外开放,落实政策,这海外关系过去避之唯恐不及的东西又一下子热活起来。记得前些年谢东闵在台湾当什么劳什子“副总统”时,我省凤翔一个农村青年曾经上书有关单位说他是这位地道的台湾籍人的“孙子”,要求为他落实政策,以促进“祖国统一”。还有一青年和地方政府发生了口角时,就扬言要给他在联合国当什么官的叔叔写信告状,“到时候中国可要吃不了兜着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又出现了为争祖宗打官司的种种事端。诸葛亮的茅庐是南阳还是襄阳之争,不知有了多少年,但一直发展到近几年的公开官司,使一项建设搞不成,这恐怕还是新鲜事。那旷日持久的“河南两伊战争”则更令人瞠目。七十年代初,周总理倡导“复兴杜康,为国争光”,汝阳县(原名伊阳)在杜康村建立了杜康酒厂,伊川县也把原酒厂改为杜康酒厂。1980年统一商标时两县分别到各地游说,都声称自己的酒才是正宗的杜康酒。1987年伊川县人大决定12月15日为“中国杜康节”,开幕之日汝阳到处散发传单:“正宗杜康在汝阳”,并在洛阳火车站高竖牌匾,伊川则相对树起了“唯一专用,伊川杜康”的标语牌,以至于上属洛阳市的领导发出了“本是同根生,不能对着干”的呼吁。
如此等等,令人感慨。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过令全人类震惊的璀璨文化。这的确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子孙为之骄傲。但这绝不是说我们就可以靠吃祖宗的饭过日子,更不能希冀靠争夺先人的荣光增添自己头上的灵光。而应该象研制发射火箭人造卫星的科技精英们那样的去创造,象亚运健儿那样的去拼搏。这样作才无愧于我们的列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