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九冶陈旭
“打官腔”者何,即在官场上通用的一些套话、大话、空话。因其明能遮耳目,暗能售其奸,故还颇有“市场”。
诸如,某主任有件不合法的事,找到办事员小王说:“我儿子这件事嘛,请你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酌情考虑。我本来不想给你们添麻烦,可他妈妈老是纠缠住不放,唉……”小王心里明白,如政策允许的话,你还来求我吗?于是,费了好多周折,在政策不允许的前提下,为其办成此事。过了一段时间,小王又有件事,实实在在符合政策,寻到主任的门下,主任却对小王打起了官腔:“小王啊,现在的事太难办了,僧多粥少嘛,尽管政策允许,可我们又无良方,咱们都是党员,要为党分忧,为国分忧么,你这事我记在心里,下一次一定帮你想办法!”
清理建房办的某主任在一次会上激动地讲道:“这次我们要下决心抓一下廉政建设,先从县上的领导和部局领导建私房清起,一定要清出几个‘大老虎’示众。”他的讲话赢得了阵阵掌声。回家后老伴怒目圆睁:“你是不是吃饱了撑的,去算领导的帐?再说咱家的房还没盖成哩!”某主任笑了笑回答:“你呀,何必拿个棒棰当了针(真),我不过是打了两句官腔!”
看来,打官腔有如下“好处”:当为官者谋私利时,它是“保护伞”;当群众的合理要求解决不了时,它是“挡箭牌”;当人们对党风政风有意见时,官腔又成为用来糊弄百姓的“遮羞布”。“善”则“善”也,人民实不喜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