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漪
陕西、河南、湖北三省的接壤处,有一个古老的小村镇叫白浪街。白浪街的得名,是因为它紧靠由陕西湘河镇南隅发源的白浪河。白浪河流过白浪街,不到里把路就注入丹江,逶迤东去。白浪街的街心有一块露出地面的棱尖石,一面朝西,一面朝东南,一面朝东北。从古以来,以此石为中心起点,朝西的一面为陕西管,朝东南的一面为湖北管,朝东北的一面归河南管。于是,一条不到百十户人家的村镇就成为“一脚踏三省”的地方,而白浪街当中的这块神奇的三棱尖石——自天而降的陨石,就被人们呼作“三省石”,而千百年来,遐迩闻名了。
小小一条白浪街,生活着三个省的居民。三个省有三个省的语言,三个省有三个省的风俗习惯,三个省有三个省的特定政策。“三省石”西边的陕西人把父亲叫大,“三省石”东南边的湖北人叫老子,而石头东北的人则称爹。陕西人叫我,河南人叫俺,湖北叫“窝”。一条小街,播放着三个省的广播节目,西边传来的是激昂慷慨的秦腔,东南边传来是鄂西花鼓,而东北边却唱的是河南梆子。每当播音时间,想听秦腔的往西走一步,想听花鼓的往偏南走一步,想听豫剧的往偏东北走一步。立到三省石前,只要耳朵灵,就会秦鄂豫三音共听,这实在是白浪街人的一大幸事和乐事。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三个省都千方百计的照顾自己的边界人民。“三省石”南不足二米,是湖北修的三层百货大楼,琳琅满目,花色品种俱全。“三省石”东北不足二米,是河南开的百货商店,吃的、用的、玩的一应皆有。“三省石”西边不足二米,有陕西开的饭馆、杂货铺,全是陕西商州风味,奇怪的是,不管是那个省的铺面,不写区县乡,而一律称“陕西白浪街××店”“湖北白浪街××店”,“河南白浪街××店”,这,在全中国,也算是独一无二的奇称和奇观吧!
尽管三个省有三个省不同的规定和制度,千百年来,这白浪街的人民却一直和睦相处,特别是因为通婚的关系,更形成了三省亲如一家的局面。现在白浪街有不少的户,都是一家人来自各个省份。最能说明三省人和睦相处的莫如街心那条清澈的小溪了。这条小溪原本是从白浪河引进来的,先经街西的陕西,再到街东的湖北、河南,出了街,又投入了白浪河的怀抱。这小溪可以说是白浪街人的命脉,吃的是它,用的是它,溪水清澈,终年不绝。三省人十分爱护它,不许给溪里抛洒污物,而且相约全用水泥盖顶,每隔一个段,露出一个水眼,人们为了爱护溪水,给溪畔全栽上柳树,每到春夏之交,柳絮如美人秀发,飘飘拂拂,柳下是少女们在“水眼”处洗衣,真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美。
时序的发展,使得豫鄂陕三省边界地区的政府,愈感到团结、和睦相处的重要,鉴于过去有“三省庙”、“三省碑”和现在仍被四方游客瞻仰的“三省石”,1987年,陕西商南的汪家店乡、湖北郧县的洋溪乡、河南淅川县的荆紫关镇的领导人,聚集一起,商量给白浪街立一个亭子,以志永久和睦之意。往那里立,经过研究,决定立在“三省石”之处,这可是精心设计的一幅画图。“三省石”下为流经三省的白浪河小溪。亭按石指方向,为三面体五格结构,最底层为三面通孔空心,把著名的“三省石”藏于内。三省人可以通过通孔清晰地看见石头朝自己省的一面。第二格,三面各刻秦豫鄂三个字。为公平起见,河南省为鄂豫秦,豫字居中,湖北省为秦鄂豫,鄂字居中,陕西省为豫秦鄂,秦字居中。第三格为碑石,石为黑色大理石,三面各有三乡镇约请名流书丹的碑文,碑文虽有长有短,但都写了本省在此地的地理沿革,风俗民情以至传说,文字古朴、典雅,文风通晓顺畅,既有古碑文的韵味,又杂有现代话的明白,古今融为一体,特别是三个省的乡镇都不约而同写下立碑的目的。湖北人说:“三省人民古来缱倦,繁恋手足,今日递增友谊遵劲团结,三乡乡长,精诚谊榷,集资建碑。刻碑铭志,长存友谊。”河南人说:“为复胜迹,三方谊榷,集资立碑,勒石永志,敦谊长存。”陕西人说:“立碑之意而所以益睦邻,增友谊,昭赫濯壮观者,胥于是乎,诚志于此,以载琅云。”游人读之,莫不感到馨风入怀,神志顿清,为三省人民之团结而会心微笑。第四格,各方均书××省三字,面对自己的地域,自己的民众。特别有意思的是顶端第五格,是三个三角石的互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说明这三省石牢牢联系着三省人民。“三省亭”立于“三省石”之上,“三省石”下流着千年不断的“三省溪”,它们标志着三省人民的永恒友谊。这个“一脚踏三省”的白浪街,真可算神州一大奇观。
一九九〇年阳春三月,余偕友人,慕名来到白浪街,心情奋然,如醇酒在喉,除连连拍了它的真迹外,便在“三省石”下草写此文,以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