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陕西第一毛纺织厂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自力更生,将二十台即将报废的粗纱机修复一新,为国家节约资金一百五十万元。
该厂粗纱车间有二十台使用三十年以上的58型粗纱机,配件磨损严重,已属淘汰行列。而购一台新机要用七十五万元。厂里又正陷于资金紧张的困境。面对这种情况,厂里干部职工决定自己动手,修废利旧。缺配件,他们向兄弟厂家求援,从报废的机器上拆除下相同部件,缺人力,他们将该车间所有的保全、保养和维修人员集中起来,夜以继日自制零配件,对老机台进行大胆的工艺改革。干部常把饭菜和水送到车间。有的同志有病或家里有事也不请假。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奋战,二十台粗纱机被修好了,重新投入使用。在上级验收中,这些设备完好率达百分之百。 (白宝存)
又讯 渭南地区棉纺织厂广大职工在三万纱绽扩建工程中发扬延安精神,仅安装主机工序一项就节约资金三十余万元。
今年七月,在渭纺厂扩建工程中,该厂考虑到请安装队安装主机至少要花四十八万多元,便决定抽调一百五十余名本厂工人组成安装队,自己动手安装。没有现代化的运输工具,他们就肩扛人拉,硬是把二百余台(套)、重千余吨的设备从工厂各个角落一寸一寸地挪到施工现场。仅有的一台吊车起吊高度不够,他们就垫起一个两米多高的土台子加高起吊点。负责安装的工人们不计报酬,争分夺秒,不管白天黑夜,设备随到随装,仅三个月便高质量地完成了主机安装任务,而所用资金还不到十八万元。
(夜平 杨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