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白
时下很流行一说:“活得很累。”初听尚不以为意,渐渐听得多了才觉得似乎是普遍的“共识”,不免思考思考。
那么什么时候的人们“活得很轻松”呢?读我们的历史,不见有载;读了别国的史书,也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于是推想,这恐怕是人生的规律,不独我们这一代,也不独我们中国人吧!或许可称之“古今中外,概没能外”的。
何以然者,答曰:要生存,要发展,就得劳作、奋斗,就得克服自然的、社会的种种艰难困苦,自然不能轻松,一定很累的。大概“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者是也。“苦尽甘来”,也是先得苦一番,同样谈不上轻松的。其实,活得累还要活,就证明着内心里还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倘若说始终没有累的感觉,那只能称他为——寄生虫而已。阳光是灿烂的,明丽的,温暖的。然而,阳光下仍然有苍蝇,有细菌,有病毒,有疫病流行。假如因此而叹息,发牢骚,悲观丧气,那只能是懦夫。只有勇敢地举起扫帚,坚决地清扫环境,灭蝇除菌,不断地研制更为有效的抗菌毒素、灭毒灵,才称得上强者,才称得上改革家。人类的生存发展史就是这么教导我我们的。
“居不得不变之势而犹讳其变之实”,必至于大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范文正称其为“天下之理”。这就证明,改革绝非今天才有的。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改革的历史,试想没有改革,也许我们还在茹毛饮血的时代。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是改革的颂歌。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何尝少呢?”这是鲁迅先生56年前讲过的话,今天仍然还用得着重温它。
因此,振奋精神,勇于不断改革的民族,才有未来,才有希望。当今之要务,就在于全党和国之有识者,协力“精心以图之,实心以行之”,把改革看作创业,勿清谈,勿坐而待利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