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12月中旬召开的全国先进文化馆、站工作经验交流会暨表彰会上,合阳县甘井乡文化站站长张天佑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劳动模范”。一位不起眼的乡办人员竟会获此殊誉?!让我们沿着他10年创业的足迹去寻找答案……
1980年,张天佑刚担任文化站长时,甘井的文化站不过是个空牌子,无图书,无器材,无设备。为修建影剧院,张天佑四处奔走,历尽艰辛。他动员自己家里人搬到灶房,腾出两间房子给建筑工人住。白天奋战在工地,晚上在工棚里看料,连续八个月没休息。影剧院落成了,他却累得病倒了。他办起甘井第一所戏校,亲自出外“招兵买马”,一年后就把新排出的戏送到群众面前。在他的努力下,甘井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吹打乐艺人协会、小文联等相继成立,并经常举办歌咏比赛、体育竞赛、电影联映、剪纸展览、唢呐演奏、秦腔、线腔、眉户清唱会等,连扔掉了老本行多年的“杂技世家”韩长青也重抖精神“出山”献艺,曾销声匿迹的甘井面花远涉重洋,成为“巴黎国际艺术节”展品中的佼佼者。
为帮助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张天佑把他的文化站办成了传播科技知识的园地,走出一条科普兴站的新路。他十年如一日,坚持组织“科技集”活动。每逢集日,文化站就红火了:教室有专家在讲课,大院里摆放着科技展览品,屋顶的大喇叭播放着科普知识,真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凡。他配合省农科院李立科等,在甘井建立了旱作农业示范田,对群众进行面授直观的技术培训。他亲自办专栏,换板报,更新宣传橱窗,编写科技资料5000余份,放映科普电影、录像90多场,举办烤烟、苹果栽培技术、农业病虫害防治培训班34期,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
为了群众脸上的笑,张天佑默默地喝下许多“苦酒”。1984年春,他家育了四床瓜苗,准备种四亩西瓜。可站上的工作忙得他脱不开身,瓜苗得不到及时管护,结果全被烧死。耽误了一料庄稼不算,光地膜就损失了140元。1988年,天佑托人在铜川联系了一台电影机,对方发来电报叫取机子时,恰逢麦子刚开镰。如不及时赶去,原订的合同就会作废。天佑没有犹豫便出了差。等他两天后返回来,麦子已被风雹打落了一地,三亩小麦至少损失450斤。
在张天佑的心血浇灌下,甘井文化站已由一棵幼苗长成森森大树。如今的文化站已占据了甘井一条街,占地2亩,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总资产45万元。站上设有影剧院、体育场、阅览室、游艺室、科技教学室、电影录像放映室等,经常性的活动多达36种。省、地先后三次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张天佑连续九年被地、县评为模范干部,最近又被中央文化部、劳动人事部授予“全国先进文化站长”称号,成为我省唯一的全国文化系统劳动模范。
(以继先 张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