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七五”期间,在经济改革和治理整顿中,我省城乡人民生活逐年得到改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部分居民过上了较富裕的生活。
人民生活的改善首先表现在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七五”期间,国家对职工工资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数次调整和提高职工工资,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扩大社会就业,控制物价上涨,保证了城乡人民实际收入的增加。从1985年到1990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从1122元增加到2050元,5年增长了82.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相当一部分居民家庭在支付消费开支后有了结余,城乡储蓄存款连年大幅度增长,1990年末全省人均储蓄存款618元,比1985年增加了469元。
与此同时,全省人民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不再满足“吃饱穿暖”,而是向“吃讲营养、穿讲漂亮、用讲高档”方向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品数量逐年增加,质量、档次明显升高,电视机、电冰箱等高中档耐用消费品普及率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文化生活服务支出占城镇居民家庭生活费总支出的比重从1985年的8.3%提高到1989年的9.6%,消费结构正在朝合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七五”时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国家、集体和个人投资兴建和修缮改造了一大批居民住宅,房屋质量和装修水平日益提高,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从1985年的7.58平方米增加到1989年的8.98平方米,无房户、拥挤户比重已经降到4.4%。
(贾志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