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明
回老家商州探亲途经西安,趁便造访“静虚村”主贾平凹。
“静虚村”原是平凹为他的书房起的斋名。据说,以前住在郊区,比较安静、心宽。而今迁居闹市,随时都可听到大街上车鸣、人喧,特别是邻近建筑工地上杂乱的敲击声,颇聒耳,实在并不虚、静;但仍叫“静虚村”,想必“虚壹而静”,意在寻求一个主观精神上的“大明”境界吧。
恰巧平凹刚从广州出差归来。进门落坐,上茶、寒暄。
平凹和我是乡党,讲一口浓重的商洛话,十分随和。
我率直索要《贾平凹散文选集》一书,他笑笑,说:“那一本书没(有)了。我这儿朋友多,谁来谁拿,存不住。年初,台湾作家三毛来信要,只好把绝本给了。好在这儿另有一本《人迹》刚出版,送你一册!”随即俯身,爬到桌子底下从一个大纸包中抽出一本来,打开扉页,写上通讯地址后交给我。
我浏览一下他的客室。挨门处案子上文房四宝俱全,旁立小框,上有一“画”,是两个涂墨左手手印,侧有几行小草:“风敲太阳玻璃声,手按天空是文印;满掌纵横黄河道,七星斗勺在面额;前身自识苏黄州,方有漫路野棘榛。八八年七月,平凹胡乱题。”沙发背后墙上挂着康有为的手迹:“住所天应”。写字台拐角带玻璃门的立橱里,插着平凹已出版的数十部作品,一排一排,各种版本都有。上锁,自藏。靠壁竖着四个大书架,满登登全是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顶端摆设唐三彩、古皿、宝剑、雁翎、根雕、竹笛之类,架边露出窄窄的空间。上上下下,散缀许多顽石,其上皆有题字,或曰“龙种”,或曰“大孤独”,或曰“巫山仙岩”,或曰“泰山石敢当”,或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有一虎形黑石上写:“吾本商山虎,静卧野草间,冷眼看黄羊,嚣声正散欢。”另一面上则书“长安自古帝王都,文起商山凡代羞;虽与一塘同戏水,鲤化天龙笑蝌蚪。”又有“蛇岁龙居”石,其题字是:“高山横古寺,万户得佛音;欲作清静僧,没有妙玉文。”尚见一心状灰色石头,上为联句:“不会相思学会相思就害相思,待思量不思量怎不思量”。有趣的是一块完整龟甲,内侧肋条隙间一边画着八卦,一边写了:“宽容、长寿、幽默”及“大智、静寂、和涵”十二个字。此外,平凹自制了许多根雕雅品,有妇人头像、裸体女神及鹿角等等,栩栩如生,妙在似又不是,美得自然,令人赞不绝口。
平凹仔细看过我的一篇短文《梁山石燕》,兴致浓浓,欲究其详。当我表明可馈赠两只石燕作纪念时,他欣喜若狂。平凹的岳母告诉我:“没见过平凹这样爱石头。拿来给娃砸一下核桃他都不肯!”平凹也曾写道:“我坐在一堆乱石之中,聚神凝思……不知这山中的石头就是我呢,还是我就是这山中的石头?”他以为,石头、树根,皆极朴素之物,可反映大自然之真谛。摆弄这些东西,为平凹日常生活中的乐趣之一,内面定然包涵着与作家作文有关的某种奥窍,也许是启迪灵感的燧火。然,平凹却矢口否认,说他只是随便玩玩。
又有客人来访,不便久待而告辞。平凹送至户外,我说:“你太劳累了,经常高朋盈门,恐怕得藏一藏。”他仍笑笑:“是的,有时确实不躲不行。”
平凹既是怪才,也是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