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翟西滨
民主评议干部既是职代会一项重要职权,也是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促进干部作风转变、进而促进党风、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重要措施。据了解,目前不少企业不能很好地坚持每年评议一次干部,甚至几年都不评议,究其原因:“难”。那么评议干部“难”在哪里?
一难:“公说公理、婆说婆理”。大家知道:企业评议干部一般一年评议一次。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这项工作难以开展,不少企业的领导,特别是行政领导,以种种借口阻碍这一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的领导说:评议党员刚结束,又要评议干部,没有必要;还有的领导讲:评议干部会把企业评乱的,等等。当然,也有一些工会干部认为:评议干部出力不讨好,主动放弃。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使民主评议干部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二难:“为评而评,评了白评”。这可以说是“难中之难”。尽管多数企业能坚持一年评议一次干部,可职工群众仍不满意,问题是形式主义、走过场现象较为严重。到底评议结果如何?好的干部怎么办?差的干部怎么办?往往不与奖惩挂钩,对这种“评了白评”的做法,职工群众意见很大。
三难:“投之以桃、报之以矛”。民主评议干部,既是干部自觉接受职工监督的有效形式,也是干部民主意识强弱的直接体现。有的领导对职工提出的善意批评,不是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正确态度,而是“投桃报矛”,对提意见的人打击报复。
评议干部有“三难”,那么如何解决?
其一,领导重视。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统一认识。各级领导应明确:民主评议干部,不是某个人说了算,而是《企业法》所赋予的;另外,评议干部也不是工会独家搞的事情,企业党委、行政主要负责人要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二是厂级领导是民主评议的重点,这就要求他们自身首先做出表率,虚心听取意见,自觉接受职工的评议。
其二,评议要与对干部的奖惩、任免挂钩。实践证明:要使评议干部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认真落实职代会对干部的奖惩任免建议。事实上职工看评议干部的好坏,关键也是看这一条。因此,各企业在评议干部时,要做到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
其三,领导应增强民主意识。作为一名领导,不要害怕职工提意见,要相信和依靠职工,发扬民主,创造条件,使职工愿意讲话、敢于讲话,把自己真正摆到“公仆”的位置上,真心实意地接受职工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民主评议干部工作。
(作者单位:陕棉二厂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