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难,找老张去!”这句话,在铜川矿务局鸭口煤矿成为工人们的口头禅。老张就是该矿工会主席张海民。他从事工会工作16年来,以火一样的热情,为矿工们说话办事,排难送暖,在鸭口矿被传为佳话。
采三区工人任俊德,因病导致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时间长了,矿上就给转劳保工,每月发50元工资,这点钱根本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张海民到他们家进行家访后,心急如火,立即找有关部门联系,并找矿行政领导商量,经他多方做工作并经有关会议研究,决定这位双目失明的工人由其妻子护理,而且发每月高出一般护理人员25元的护理费,进行照顾,使任家的生活有了保障。近几年来,张海民几乎跑遍了全矿所有伤、病、残职工的家,对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根据调查了情的情况经矿工会研究,将困难补助费由过去冬季集中补助的“雨后送伞”改为平时的“雪中送炭”。使发生了天灾人祸的职工,及时能得到组织的照顾。对于重点困难户,张海民不仅经常去问寒问暖,还和其他领导和工会的同志一起,将救济款送到他们的家中,使不少职工和家属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作为工会干部,就要替工人说话办事,如果不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就失去了一个工会干部应有的资格!”张海民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每当职工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他总是据理力争,多方联系解决。1985年矿上实行了内部经济承包之后,职工的伤病假工资也一度由区队承包,有的区队在职工伤病假工资上做手脚,导致部分休伤病假职工的生活无法维持。为此,张海民在党政领导会上提出改变这种伤病工资管理办法,并和工会的其他同志一起到各区队交涉,经多方努力,落实了职工劳保条例的规定,使伤病职工的生活问题基本解决。
实行经济承包后,矿供应科一度在发放工作衣时由过去的“交旧领新”改为不交旧衣交现款的办法。张海民听到职工的反映后,认为这违反劳保条例,就多方做工作纠正了这一问题。根据井下工人工作衣单薄、大巷风大的实际情况,张海民建议给每名井下工人配备一件棉背心,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很快得到落实,解决了职工冬季下井防寒问题。
每年下井70天以上,这成为张海民一条“雷打不动”的规矩,有时实在工作忙,白天抽不出时间下井,他就利用晚上去采掘工作面,为一线生产出主意,随时掌握职工的脉搏,随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为了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他经常出没在矿职工家属区,近两年走访了违章操作职工家庭500多户,使“三违”现象显著减少。他还在工会工作中组织了群监工作竞赛活动,基本改变了该矿安全被动的局面。根据本矿的实际情况,张海民把职工民主管理的重点放在区队和班组。1989年初,矿工会和行政联合下发了《区队民主管理实施办法》。去年底,海民同志发现一个单位利用截留职工工资款购制物品,立即对这个单位进行了通报,经矿党政工研究后又分别对该单位的支部书记、区长、工会主席进行了重罚处理。由于张海民作风过硬,能撕开面皮,发现问题一查到底,加之管理制度健全,有效地堵塞了在分配上的不公平和随意克扣、截留职工工资奖金现象。
经过张海民和工会其他同志卓有成效的工作,鸭口矿工会连续两年被局评为先进工会,去年底又被矿区工会命名为“合格职工之家”,张海民本人也荣获局、省优秀工会干部的光荣称号。
(邝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