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到家乡新牛村,他都要到东家转转,西家看看,村里几户做小买卖的人家更是他非去不可的地方。这位爱串门的人就是西安市闫良区工商局局长高良玉。
谈到高局长爱串门的习惯,那还得从1987年初他刚从部队转业回来那阵说起。高局长回到地方之后,被安排在闫良区工商局工作,但住房一时还解决不了,他便每天往返十几里地,回到本区新兴乡新牛村的家住。农村人吃饭喜欢趷蹴在家门外,乡里乡亲一边吃、一边谝,图个热闹。老高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见到身穿工商制服、头戴大盖帽的高良玉,大家伙的话题自然集中到了工商人员的作风上,谈论最多的还是个别市场工商管理员的贪赃枉法、胡作非为,听着乡亲们的直言快语,老高都一一记在了心上。回到局里,高局长立即召开全体市管员大会,把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摆在了桌面上,市管员们大为震惊:局长知道得还真不少。随后,老高把部队“严格带兵”的传统发扬到了人员管理上,先后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从严从重查处了个别市管员,使本区市管人员的作风有了较大改观。
高局长并不满足这些,他还注意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前年瓜果上市的旺季,村里一个卖瓜的小伙子向高局长反映有的市管员给熟人开具的发票不标明年、月、日,这些关系户每天都用那张发票糊弄,偷漏管理费,坑害国家。高局长了解情况后,不仅查处了有关人员,还加强了票据的管理。去年年初,高局长在串门时,听说个别市管员在发票上大作文章,进行贪污活动,有的人开具一张2元的发票,然后撕掉“元”字,冒充20元的发票,蒙骗个体户,自己贪污18元。高局长对这类工商管理人员的害群之马,毫不手软,进行了严肃处理。
如今,高局长已经在单位有了住房,但他还是要隔三差五地回趟家乡,到各家串串门。
本报记者 田勇刚 本报通讯员 李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