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70多岁的人了,我要在有生之年,跑着走完自己的生命之路。”他整天忙着,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带着他清瘦的身躯,在为城市信用社奔波着……
他叫韩俊明,西安市工商银行干部,1984年退休后,心却没有离开事业。一次朋友来访,谈及待业青年自谋生路资金困难,感叹如果有个城市信用社就好了。这一语正中他下怀,他那壮志未酬的心志终于找到一个希望的寄托。
他立即把自己的想法向市人民银行汇报,得到支持后就四处奔走,地址、设施、人员、资金,这一切够一个老人折腾的。经过200个日日夜夜的紧张筹备,1985年11月19日,西安市首家城市信用社——通惠城市信用社在柏树林商业一条街诞生了。开业当天就接待集体工商企业和个体户113家,吸收存款8700多元。但他万万没想到,开业典礼的爆竹声余音未消,开门才3天的“通惠”,突然由于政策上的原因与有关部门的规定发生矛盾,支票发不出,票据收不进,现金和票据交换处于停顿状态。满心欢喜的客户又忧心忡忡地前来质询,一时间,各种流言蜚语,使“通惠”在业务上举步维艰。
韩俊明心如刀绞。有关方面的批文在慢慢旅行,“通惠”在苦苦挣扎,最后直到问题捅到“内参”上,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重视下,问题才得到解决,历时154天。这期间,“通惠”的同仁每月只发生活费,而老韩3个月却分文未取。
水滴石穿。冷落了154天的“通惠”又热闹红火起来了。
对确有困难的个体户,韩俊明敢冒风险给予支持。天籁书屋是个个体书店,开业时自有资金仅有千元。“通惠”从智力投资因素考虑,积极给予贷款,前后仅几个月,这个书店便有了起色。现在,这个书店已扩办成三家书店,并进行电脑管理,增设古旧书部。
截至目前,通惠城市信用社吸收存款已突破千万元大关,累计发放贷款1亿元,实现利税300万元,被西安市资信评级委员会评为三A级企业。(田兴才宫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