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厂里也有《渴望》,快到礼堂看看去!”
农历正月十三傍晚,陕西宝鸡市红光铁厂的礼堂里,数百名职工好奇而又激动地望着台上的演奏:一位十五六岁的姑娘,正在动情地唱着电视连续剧《渴望》的主题歌《岁月悠悠》,一位中年汉子在用二胡为她伴奏。
“那姑娘叫春丽,她和《渴望》里的小芳一样。”
“拉二胡的叫李文,他的遭遇比罗冈还惨。”
观众中有人这样议论着。
“那不是咱厂的杨东升吗?”有人指着舞台一侧的一位中年工人说,“他的精神才可贵呢!”
此事得先从李文说起。30年前,他被错误地戴上“反动学生”的帽子,从甘肃酒泉钢铁学院遣送回原籍陕西凤县黄牛铺劳动改造。在文革中的1970年又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坐了一年牢。1975年5月,在批斗中他妻子生下了三女儿春丽。因不堪忍受残酷的打击批斗,李文便将饿得气息奄奄的婴儿扔给本乡石尧铺村的农村妇女桓霞,然后和妻子逃进秦岭深山老林,后又流浪到河南省陕县等地,直到1987年才算彻底落实了政策,安排到凤县铅锌矿工作。在10多年的悲惨生活中,李文先后有两个儿子夭折,妻子和二女儿也在上访时失踪,至今杳无音讯。人们说他的遭遇比罗冈更惨。而李文在经历了感情上的创巨痛深之后,也不免时时想起亲生女儿春丽。
春丽的养母桓霞和养父杨东升(宝鸡市红光铁厂工人)在家境困难的情况下,15年来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将春丽抚养成人,并转到宝鸡市清姜中学上学。他们待养女胜过亲生。
电视剧《渴望》播映后,桓霞和丈夫受到极大的感召:刘慧芳能把小芳送还亲生父母,咱们为什么不能将春丽送还李文呢?夫妻俩几经商议并说服女儿,终于在今年元月11日,当着镇政府工作人员的面,办妥了此事。和小芳一样,春丽也恰好是15岁回到了生父身边。
人们都称赞桓霞是刘慧芳,称赞杨东升精神高尚。而和女儿团聚一起的李文,则感慨万端地说:“世上总是好心人多,愿此情温暖人间。”
这天晚上,李文利用红光铁厂办元宵晚会的机会,带着女儿向职工们演奏节目,向厂党委、向杨东升夫妇表示谢意。
演唱正在进行,姑娘唱完《岁月悠悠》,又唱起《好人一生平安》。歌子唱得一般,二胡的技艺也够不上纯熟精湛,但它却深深打动了人心。礼堂里掌声四起,有人甚至热泪盈眶了。 (王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