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当前,各个企业正在进行二轮承包。是否真正把职工群众作为企业承包的主体,通过承包激发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开拓企业活力的源泉,是能否搞好承包的关键。
工人阶级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企业承包是一个包括经营者在内的广大职工群众的集体行为,企业行为,而不是一个人,或某几个人的个人行为。只有发挥经营者和劳动者的两个积极性,才能使承包落到实处。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具体到一个企业来说,就是要企业领导者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千方百计地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搞活企业才有坚实的基础,不竭的源泉。
许多地方这样做了,在承包过程中充分发扬了民主,扩大了企业即全体职工的自主权,把职工群众的职权责统一了起来,既激发了职工当家作主的高度主人翁精神,又密切了上下左右各方面的关系,为企业创造了团结、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反之,不依靠职工群众,关起门来搞承包,挫伤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则承包很难搞好。因此,在企业承包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和上级领导都应该紧密依靠群众,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自始至终保障职工民主参与的权利,层层搞好承包,千斤重担大家挑,使厂长和职工建立起权利与义务,利益与风险紧密结合的利益共同体。
保障职工参与企业承包的权利,发动职工参加承包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企业承包中的作用,是工会组织责无旁贷的任务。对此,各级工会组织一定要认真重视,积极参与,努力搞好二轮承包,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焕发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努力开拓企业活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