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攀龙附凤 外引内联 抓点示范 以城带乡

咸阳市闯出“科技兴市”的新路子

2023年08月25日

本报讯 咸阳市在“科技兴咸”中紧紧抓住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个关键问题,采取得力措施推进技术进步,带动了地方工业的发展。他们的经验,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地级市科技兴市战略研讨会上受到来咸的国家科委领导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咸阳是陕西的重要粮食产区,工业基础较好,早从50年代到80年代,就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电子、纺织出口创汇的两大支柱产品。但工业效益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全市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市政府制定出“科技兴咸”的战略规划,依靠科技进步与现代化管理开展经济工作。他们的做法,一是以城带乡,发挥杨陵农科城的优势,促进农业经济全面发展;二是攀龙附凤,依托中省企业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科技力量,推进工业技术进步;三是外引内联,发展科技经营实体;四是抓点示范,开展创建科技型企业和科技示范乡活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咸阳市以纺织电子两大支柱工业为龙头,采用先进技术,建立了10多个相互配套的骨干企业,已投产达效。与彩色显像管厂相配套的市偏转线圈厂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1990年利税达573万元,实现了“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围绕经济发展,全市14个县(区)已有13个成立了科技开发中心,发展了秦永沙棘公司等科技经营实体62个,开发项目40个,引进项目30多个,积累资金近千万元。目前,咸阳市共建各类农业科研示范基地472个,综合点70个,确立了以科技为先导的示范型企业30户,命名表彰了10个科技示范乡和10个科技型企业。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市共安排技改项目118项,开发新产品123种,均已投入批量生产。其中重点新产品39个,年产值达4亿多元。

“科技兴咸”规划的实施,使咸阳市工农业生产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工业连续两年获得全省生产经营效益一等奖。粮食连续两年创新纪录,成为全国总产和单产超历史水平的5个地市之一,受到国务院表彰。1990年全市社会总产值比“六五”末增长了99.2%;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9.2%,高于全国水平,比1980年增长1.3倍,提前一年实现了第一个翻番目标。 (明烛 魏军)

上篇:没有了
下篇:工商银行咸阳市支行抓廉政建设不做表面文章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1-05/16/07010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