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铁分局宝鸡工务段,有这样一位公仆,他以兄长之情关心职工,被大伙誉为“贴心人”。他,就是连续3年被西铁分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双文明”先进个人的宝鸡桥梁领工区领工员张安邦。
这个领工区共有职工108名,其中青工占到85%。38岁的张安邦象兄长一样关心他们、爱护他们。青工林士俊患出血热住了院,张领工常去探望,给小林倒水、服药、擦脸。职工小刘,因离婚受到刺激患了精神分裂症。小刘要住院治疗,却一时交不出1000元的押金,张领工代他垫了。为了减轻小刘家的经济负担,张领工又让小刘的父亲到领工区看大门。后来,小刘的父亲又患糖尿病和胃癌住院,张领工和工会协商给刘家送去了350元救济款。后来刘老去世,张领工又帮刘家料理丧事。火葬那天,张领工亲自抬送刘老的遗体。那个场面,在场的人都被感动得流了泪。
张安邦始终把大伙的疾苦和困难放在心上,帮职工修房子,处理家庭纠纷,操心职工的子女入学……就连吃劳保不在岗位的职工,他也忘不了经常去关怀照顾。老职工何厂峰吃了劳保,爱人也多次住院。张领工把他列为特困户年年救济。逢年过节单位办福利,在岗职工发啥东西也少不了老何一份。青工杨文选、宋庆琦有绘画特长,却是安全生产上的后进职工。对这两人,张领工几次找他们谈心并对其进行家访,首先肯定他两在美展中为车间争了光,并表态给他两腾出一间房子专作画室;然后用迂回批评的方式提醒他们在安全生产上也要象绘画一样认真。在张安邦的关怀和帮助下,这两个年轻人转变很大,成了工区的生产骨干,今年还被段上评为“做争创”优秀职工
张领工特别重视职工的文化生活。他支持车间建立了三室一场,自制了篮球、羽毛球架,组建了管乐、电声乐队,适时组织职工开展各类竞赛。在他的支持下,宝桥领工区的文娱活动在全段一直名列前茅,出自职工之手的《桥梁工之歌》获分局诗创作奖,姑娘们自编自演的《扇子舞》,还被推荐上了宝鸡电视台。
(晓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