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现行普通高中的教学计划和在普通高中实行毕业会考制度两项改革措施,从今年起在全国有步骤地实行。
国家教委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调整意见》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国情教育和近现代史教育,强调时事教育。增加历史课课时,开设中国近现代史课程。将社会实践正式排入课表。
适当减少必修课的课时,调减部分学科内容,降低教学要求。如高三物理总课时由三百五十二减至二百零四,语文、数学、生物、外语等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有不同程度的删减和降低。——加强文科教学,历史、地理、政治总课时由二百五十二增至四百二十二,文理科比例由一点三比二点六调整到一点八比二点二。——因材施教,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实现分流教育的原则。大幅度增加选修课课时,将高三选修课由二百五十六课时增至七百八十二课时。并将课外活动正式列入课表。增加体育锻练在教学中的比重,明确规定每周六课时的课外活动中,必须有三课时进行体育锻炼。
作为以上改革的配套措施,高中毕业会考采取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进行。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考查项目为,劳动技术课和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操作。考试范围、标准由省级教育部门制定。考试和考查一律在本学科教学结束后进行,学完一门考一门。考试成绩逐步过度到统一用等级分;考查成绩只分合格、不合格两等。凡会考成绩达到学籍管理中毕业生文化课成绩合格标准、思想品德表现(包括社会实践)合格、体育达标的学生,即可取得普通高中毕业证书。取得普通高中毕业证书的学生有资格参加高考。
(王敏才摘自《成都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