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让“小鸭”飞起来的人

——记坚持义务教育聋哑儿童的榆林市杨钝教师

2023年08月25日

有人曾把聋哑儿童比作永远也飞不起来的小鸭。多少对聋哑儿童的父母曾对着自己的丑小鸭怜悯地垂泪、无奈地兴叹。20多年前的杨钝也曾是这样一位不幸的母亲。但是,她没有向命运所屈服,而是顽强地摸索出了一套教育方法,不仅让自己的孩子开口说了话,而且先后使59名聋哑儿童学会了说话、唱歌,有的竟能上台表演快板。

1970年,家住榆林市的杨钝幸福的小家庭因一个聋哑男孩的降生而笼罩了一层阴影。夫妻俩节衣缩食花了不少钱给孩子医治,但不见效。一个偶然的机会,杨钝看到了集盲聋哑于一身的美国女孩凯勒在其家庭教师的教育下成为世界知名文学家的事迹,她决心用自己的努力让她的小家重新充满欢声笑语。滴滴心血终于孕育了成功的鲜花。当她的孩子喊出第一声“爸爸、妈妈”时,她激动地哭了。

在亲身体会了命运的打击和创造奇迹的欣喜之后,杨钝首先想到用自己摸索出的教学方法去解除更多聋哑儿和他们家庭的痛苦!1982年,她来到河北赵县聋哑儿童学校,开始了大面积的调查和试教。当她亲手教的21名聋哑孩子唱起《我爱北京天安门》时,许多外国友人惊叹地竖起了大拇指。在赵县义务教学3年之后,她谢绝了那个学校以优厚待遇请她任教,回到了养育过她的黄土高原。因为杨钝知道,那块贫瘠的土地上的聋哑孩子更需要她的帮助。

1988年,杨钝在榆林市离家200米的地方租了两间房子,从家里搬来家具、锅灶,招收了几十名聋哑孩子。这样,全国首所聋哑儿童义务康复学校就这样办起来了。

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生活方面,学生一年365天吃住在学校。教师杨钝既教学、又当保姆、炊事员、采购;教学方面不是给他们教哑语,而是按照正常儿童的教法,给他们教说话、文化课,学校里的学生一年四季不交一分学费,杨钝也没有拿过一分钱报酬。教学所用资金,都是杨钝想办法筹集的。

这些聋哑孩子来学校之前,都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初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哭、咬、踢、滚、喊,谁也不能靠近。杨钝深深懂得,要教育好这些孩子,首先应使他们感到的是母爱,和他们建立起友好的感情。学生年龄最大的18岁,最小的只有4岁,连裤带也不会系。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都得由杨钝一手干。杨钝把家里的7只母鸡带到学校,给孩子们吃鸡蛋补养。晚上,她和孩子们睡在一起,一个腋下一个孩子,过年过节也是这样。天常日久,杨钝常常累得病倒在床。

给孩子教语音、文化知识更是件难事。贾丽梅是个9岁的小女孩,给她教“三”,她就读“单”,仅这一个字,杨钝给她教了整整一星期;有些孩子耳朵聋得厉害,但靠触摸说话人的脖子和口腔部位振动状况,就能把音素和音节发准。杨钝每天讲课14个多钟头,脖子不知每天要让这些孩子摸多少次,皮肤痛得即使休息一晚上也不能洗脸。

为了这些聋哑孩子的成长,杨钝吃尽了苦,流尽了汗。现在在校的48名学生都已学会了说话,而且学到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他们中有4名已是小学2年级学生,其余的正在学习一年级课程。10岁的薛光亮、高永飞、郭陶陶还分别登上舞台演节目、说快板。苦尽甘来,家长们看到这情景激动地流着泪对杨钝说:“多亏了您,让我们的小鸭飞起来了。”

几年来,杨钝教师也获得了很多荣誉,榆林市将她评为“模范教师”,去年,她还被评为“三秦活雷锋”。今年3月份她还应邀参加了中残联主席团会议。(师刚强)?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1/6/19910601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1-06/01/07035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