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革新能手

——记陕钢厂制氧车间主任杨锡安

2023年08月25日

共产党员杨锡安是从一个工人成长起来的工程师。40多年来,他大大小小共搞出革新成果上百项,仅100立方米、300立方米、1000立方米制氧机、压缩机等工程项目,就为企业节资200多万元。他被评为省劳模,今年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杨锡安出身贫寒,很小就失去了父亲,十几岁就在一家日本人开办的工厂里当童工,受尽了苦难。

1948年,东北解放了。他怀着一颗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兴高采烈地汇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之中,从牡丹江到松花江,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1950年,他来到了大连钢厂,凭着苦练出来的钳工基本功,考上了八级钳工。在1957年“革新月”中,他一个月就搞出了32项技术革新成果,被大连钢厂授予“革新能手”称号,破格提拔为技术员,当时,他才21岁。1965年,他来到陕西钢厂,担任了制氧车间主任。在这以后,他又进行了很多项技术革新或改造,为工厂节约了大量资金。

1986年,该厂决定筹建1000立方米制氧机,当时厂里资金很紧张。为少花点钱,他廉价买了一个长期闲置不配套的设备准备改造一下使用。当时不少人议论说,他想省钱没省下钱,反倒白扔钱拉回来一堆废铁。有人说他是为了出风头。他不管别人的闲言碎语。设备不配套,他领着职工边施工边改造。缺零件他就亲自四处奔跑,需要图纸他就熬夜设计,施工中他和工人一样肩扛手提。这样紧张高强度的劳动就是强壮小伙子也受不了,何况他那时已是个年愈花甲身患各种疾病的老人。一次胆结石病发作,痛得他满头大汗蹲在地上起不来,工友们赶来把他拉进了办公室,可他用手捂住病处弯着腰又跑到了工地。他的这种拼命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工人们的干劲。经过一年多的苦干,这堆被人们称为“废铁”的设备终于起死回生为工厂的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仅此一项就为工厂节约资金100多万元。(王明光 马长宏)?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1/6/19910606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1-06/06/07043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