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珂
华夏风光好,山岳觅知音。西安总工会干部张建忠利用节假日,自费踏遍千山万水,历尽辛苦,终于完成了一部洋洋五十万字的《中国百座名山旅游指南》。
年逾不惑的张建忠,自幼酷爱旅游。多年来,他节衣缩食,以极大的兴趣广集收藏旅游图书、风光画册、参观门票、明信片、导游图等共计4000余件。笔者在他约三十平方米的住所内看到五个书架上挤满了旅游图书,两张书桌上堆满了旅游杂志和手稿,四周墙壁上挂着他今年1月在陕西省图书馆举办的个人“中国旅游风光”收藏展的展版,区区斗室,满目生辉。
这哪象个家,简直是个阅览室。他可以说为了这个事业倾家荡产了。多年来,他的工资除了少量交伙食费外,大部分花在了买书和旅游上。
为了节省开支,他平日外出旅游总是独身一人,尽量带些干粮,长途跋涉,日夜兼程,白日登山揽胜,夜晚以乘车代宿,每日食宿仅花几块钱,住澡堂子、睡候车室、吃大饼充饥是习以为常的,有时在寺观与和尚、道士共眠。1982年,他身带110元、10斤通用粮票,从西安到安康,再去武当山、衡山、桂林、黄果树、云南石林,历时11天,其间只住宿两个半晚上,最后身无分文,用仅剩的几斤粮票换了八角钱,买了几个馒头,熬到西安,旅途之苦可想而知。
谈起他的旅游经历,张建忠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为了把他的所见所闻收集成册,他放弃了节假日,俯案写作,挑灯秉烛,跑图书馆,跑出版社,仅请人代抄稿件就花去1000多元……
张建忠平时没什么嗜好,也不善交往,烟酒不沾,身上连一件象样的西装也没有,居室里看不到彩电、冰箱、高级音响和组合家具,可他硬舍得花近千元买一台打字机。也许由于长期缺乏营养,他看上去瘦弱单薄,皮肤缺少光泽,可从他的言谈举止和深邃的目光中,看不出丝毫疲惫。在他眼里,这些经历和收藏是他赖以生存的精神财富。他告诉笔者,“登高意远,临深志清,一个人常自觉地登山临水,对陶冶性情,扩大心胸,焕发向上的力量有很大作用”。
他说,他是个普通干部,做不了什么大事,只希望下半辈子尽量多爬些山,多写一些书。目前,他与别人合作编写的《陕西佛教旅游指南》已交出版社,不久就会付梓,另一本《三秦山水揽胜》也正在编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