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国土上又变幻出对华政策的新招式。美国总统布什发布行政命令,准许持有中国护照的所有中国人有合法留居和合法工作等权利。当时,侯义斌正在美国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并受国家教委委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考察。巧合、机遇对于侯义斌,意味着新的人生转折点和事业的启程点。这位在计算机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年轻学者,他的名气、成就和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诱发着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界人士的兴趣,成为他们竟相追逐的一笔“财富”。立刻,美国加州一位教授提议他做博士后,年薪4万美金;美国一家公司闻知后迅即加码,只要侯义斌来公司工作可得年薪6万美金。
这是一场严峻的人生抉择!一方面是高度的现代物质文明和种种许诺的诱惑,一方面是生养他的祖国和抚育他成长的党和人民的期待。此时此刻,在侯义斌的心目中,无限眷恋的仍是东方那块古老、贫穷,然而却充满希望的土地,以及他在这片土地上刚刚起步的事业。于是,他再一次毫不动摇地毅然选择了按时回国的道路。
这位从小在关中农村的田垄地畔边长大的农家子弟,靠着顽强的毅力,成为一位有建树的“洋博士”,这其中交织着多少拚搏的艰难、奉献的执著、成功的喜悦和艰难的选择。他用他的顽强谱写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奋斗史。
1972年,侯义斌作为第一届工农兵学员踏进了西安交通大学的校门。高等学府的温馨高雅,兴庆湖畔的迷人风光,没有使这位农家子弟在来之不易的机遇面前陶醉。只念过一年初中的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如饥似渴的在知识园地里贪婪涉猎。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航天部的一个基地工作。工作之余仍坚持学习,经常挑灯苦读到深夜,以至于屁股上长出了疥子。5年后他一举考上了西安交大计算机系研究生,并做为我国恢复学位制度以后第一批硕士,获得了工学硕士学位。1983年他又考取了世界银行贷款留学名额赴荷兰攻读博士学位。他迅速突破语言关,用2年9个月时间完成了荷兰学位法规定的4年制博士论文研究,并在此期间创立了系统全分解理论,创建并证明了一个新的代数系统——三方元代数系统。成绩显赫,震动异邦,使荷兰教育部和他就读的大学改变了对我国留学生的看法,从此决定凡是西安交大派去的硕士毕业生一律免去博士资格考试,立即享受荷兰博士生待遇(荷兰博士生享有工资)。回国时荷兰、美国的两家研究机构频频挽留,分别聘请他到他们的实验室工作,都被侯义斌谢绝了。
侯义斌此时想到的是国家和人民负债送自己去国外学习的不易,想到的是他热恋着的那片故土上举世瞩目、日新月异的改革大业。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藏在心中很久的想法:回国后走科研和实体相结合的道路,促使科技成果早日转化为生产力。
他的想法得到了母校西安交大的支持。回国后学校为他的研究设立了“电脑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支持他从事国家纵向课题、研究生教学以及“非键盘中外文输入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学校还专门拿出资金在校门口盖了新楼,成立凯特公司,负责开发他发明的“非键盘中外文输入技术”。
对此他铭记在心,矢志报效。3年多来,他没有休过寒暑假,每天工作到零点以后。他自己掏出2.5万元买了一台微机,和大家共同进行“非键盘中外文输入技术”的开发研究。因为研究工作,周围邻居常惊异他家的电费怎么每月高达40多元!
1988年农历腊月29日,为了一项试验,他和爱人一直工作到大年三十早上6点钟,然后才匆匆踏上回家过年的路程。“功夫不负苦心人”,回国这几年他成果频出,先后承担了两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他的工作也得到国外学术界的承认,被聘为1991年第十届IEEE计算机与通讯年学的程序委员和评委。
但是,最令他欣慰的还是凯特公司成立一年来的迅猛发展。做为实体公司已具备批量生产的小车间,1年可望生产5000套产品。去年9月份产品刚上市,就实现产值110万元。在前不久的陕西省科技成果交易会上,一次出售100多套,供不应求。他倡导并竭力奋斗的高校科技与企业相结合的梦,终于在一步步地变成现实。
毕竟,这条路选择得过于沉重和充满艰难。他有时在疲惫不堪时,也真羡慕安逸平稳的日子。但他不能。他太痴迷于他刚刚起步的事业了。他时刻铭记着在中南海江泽民总书记接见他们时的谆谆教诲:“现在世界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经济竞争,我们一定要把经济搞上去。”
是的,自己的路抉择对了!但前面的路还很漫长,须频频扬鞭加马才是。
本报记者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