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咬定改革不放松

——记柞水银铅矿党委书记李兴运

2023年08月25日

1982年,当李兴运以采矿队长的身份来到矿上时,当时全矿房无一间,车无一辆,井内无照明,无通风,施工无章法,管理无制度。工人每月挣30块钱,且按时发不下去。矿工们坐在井口,骂爹咒娘,拒绝下井。李兴运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上靠党的政策,下靠职工群众,开始了他那艰难的改革历程。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砸大锅饭,破平均主义。井上工人工资不动,井下工人工资由30元浮动至60元,生产实行定额管理,工人干多拿多,干少拿少,不干不拿。有的干部不高兴:“下井工的钱比我们还挣得多?!”一部分剌儿头、混子也不以为然:“社会主义不叫一个人没饭吃!”“一个捉毛毛虫(李原来是农林干部)的还想逞能,看他能少咱一分一文!”打架、旷工、骂大街的接踵而至。李兴运动了真的,一下子开除了7个。

小试牛刀,第一个月里,共采矿1850吨。这是破纪录的。也是建矿来第一次完成任务。过去企业月月是向县上讨钱,而现在竟盈利5万元。李兴运和矿工们喜出望外:“改革,只有改革矿山才有希望!”

接着是全矿开始内部承包,搞优化组合(商洛地区第一家)。全矿成立承包领导小组,下分两条线,一条生产线,一条经营线。生产线由生产科总承包,经营线由副矿长总承包。总的指导方针为:全矿统一经营,指标分解到层,班组实行四定(任务、质量、数量、消耗),奖金工资按件按分考评。下面便是大刀阔斧地干了。

可优化组合给李兴运带来极大的麻烦。优化组合使全矿21人闲置。其中15人后被消化,6个和李兴运对着干,加上当年被开除的7个,13人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上访告状队,上至中央,下至县委,一年四季倚门叫冤。

就在告状队最活跃的时候,一连发生三件事情。一是县劳人局把一个50多岁的关系户介绍过来,指定矿上安排。李兴运在介绍信上写了两句话:“没法安排,另行分配!”劳人局领导勃然:“反了,你管我还是我管你!”二是县财政局一位干部的孩子在矿上流氓成性,胡作非为,李兴运断然将其除名,这位干部大怒:“李兴运还有这个胆?!”三是一个县委领导让他恢复一个被开除职工,他没有理睬。从此,县上各种名堂的检查组不断,每年的检查多则半年,少则4个月。“告状队”更是变本加厉,对李兴运采用车轮战、疲劳战。白天办公室闹,晚上家里缠,喝水抢杯,吃饭夺碗,让李兴运饭吃不到嘴里,觉睡不安稳,并声言“要废了他”!李兴运的妻子连吓带气,一头扎在床上起不来,45天后瘦得剩下40公斤。她在病床上流着眼泪劝说丈夫:“回家(老家在泾阳)吧,种咱们的地去。”李兴运笑了:“邪不压正,身直不怕影子歪,怕啥!”李兴运一生有个原则,个人不管受多大委屈,道路不管有多么曲折,工作不能不干,不仅要干,而且要更加拼命地干、创造性地干。凭了这,在政治风浪中他多次受冲击,但对党的事业矢志不移。现在,企业内外环境这样复杂,改革使他和家庭时时处在危险之中,但他仍改革不止,人不离工地,心不离矿山的发展。状告6年,检查6年,李兴运大干了6年,6年里企业上了4个台阶。1983年,企业成为商洛地区的先进企业、税利大户。1985年,变一个靠采卖原矿的小型企业为一个采选一条龙生产的中型企业,年产值400万,利润126万。1986年产值500万,利润157万。1987年产值672万,利润206万,去年年产值为1100万元,利润500万元。

真金不怕火炼,改革者不畏打击。如今已是矿党委书记的李兴运不仅被评为全国有色系统的劳动模范,而且今年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光荣称号。

本报记者 翟龙

上篇:在依法管护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1/6/19910613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1-06/13/07053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