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留柱
理查德·英格兰是跟着那两台进口机床来到古城的。当这个64岁的美国工人被黑亮的小轿车送进车间大门时,他眼中显出惊异的神采来。世界上的工人似乎都具有一个共同的脾性,那就是直爽。他说:“真想不到中国工业竟这样发达!”
这位美国工人,学历和工程师、技师之类的桂冠,全然没有,他只有相当于初中的文化水平。虽然参加过二次世界大战,资格相当于中国的老八路,但这对凭本领而不凭资格的美国人来说,毫无作用。他有一个负担沉重的家庭。前妻去世,留下了三个子女;后妻又带来了四个子女。七个子女在美国可是个不轻的负担。理查德·英格兰年收入约5至6万美元,为供22岁的小儿子读硕士学位,每年要耗去两万五千美元的学费。他家还有四辆小汽车,每年的保险及各项杂费开销也不少。这是他年过花甲还要繁重工作的主要原因。
理查德·英格兰性格开朗随和。工作中,除了唱点可口可乐之外,与中国工人没什么两样。穿着油迹斑斑的工作衣,用沾满油污的双手调整机床,偶而被切屑或刀具划破点皮也象中国工人一样,在机油中一泡了事。
他到过许多国家,调机床可真是轻车熟路,可他还是十分注意尊重别人。他常用“SObO”(超人)赞扬帮他工作的人。当他工作得汗流满面,一个青工用毛巾为他擦汗时,他感动地说:“你真象个好护士!这里有这么多同行,真令人欣慰。”
理查德·英格兰也象中国老人一样,特别喜欢孩子。5月30日是他小儿子的生日,一大早他就向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挂电话祝贺。六一儿童节,他亲自去商店挑选了价值三百多元的玩具,送到厂幼儿园,和孩子们载歌载舞,一同联欢,他仿佛忘记了这是在异国他乡。有时,他也感到寂寞,为了打发难耐的寂寞,每到礼拜天他都到附近教堂做礼拜。他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当问到对中国工人的印象时,他不解地说:“我去过苏联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有个共同之处。工人都很聪明,技术水平也很高。但不知为什么,时间观念大都不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