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龙舟文化”与“龙舟经济”

2023年08月25日

据史料记载,明朝成化年间,大批吴楚百姓沿长江而汉江溯源直上,在安康拓荒安居。他们不忘吴楚习俗,用龙舟赛来抒发对三闾大夫的敬仰和哀思。每年农历五月初三,沿江群众自发组织起来,连赛四日,有时举火夜赛,“观者如云,河街至小北门皆为之途塞。”在这一传统的民间活动被停办了26年后的今年端午节,安康人民又重举龙舟赛事。当“鼓声三下红旗升,两龙跃出浮水来”时,汉江两岸人头躜动,十余万观众欢呼雀呼,盛况胜过当年。

安康的龙舟赛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独特的“龙舟文化”。龙舟竞赛充满了极强的竞争意识和默契的配合精神。据63岁的老水手聂长满讲,赛龙舟主要是赛智慧,赛毅力,龙头旗手和龙尾舵手至关重要,旗手手持挠子左右挥舞指挥进止,舵手手把大棹争流抢道,全体水手齐心协力,才能在“棹影千波飞万剑,鼓声辟浪鸣天雷”的激烈竞争中夺得第一。

从“龙舟文化”我们想到了“龙舟经济”。安康龙舟赛期间许多现象就给人以不少启发。茶水摊前排起了长队,扯面馆挤得转不开身,一个卖汽水大娘的营业额比平时增加了十几倍。赛场附近包子铺里的包子和烧饼摊上的烧饼全被买空,离安康50里水路的一个小山村来的十几个村姑农妇带足了钱却花不出去,西安一位来宾想买一个小小的龙舟赛纪念品也终没如愿……有人算了一笔帐:在盛况空前的龙舟赛期间,若每人每天给安康扔下10元钱,累计起来就是几百万,会期若再能举办经贸洽谈、旅游观光、物资交易等活动,其经济效益就更加可观了。

近年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作法已初见端倪,山东潍坊的风筝节,招来了国内外一批又一批的旅游者,风筝文化创造了风筝经济。古城西安的焰火节、即将举行的临潼石榴节,也都在这方面作尝试。安康北有秦岭横亘,南有巴山屏障,汉江由西而东横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境内有阳安、襄渝铁路贯通,外加汉江水运,交通相对发达。据1986年普查,仅药用植物就达1850多种,被开发利用的不足5%;有色金属、无机盐及农林特产等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近年来,安康市按照“促粮、壮工、攻特、上矿、活商、生财、富民”的基本路子发展区域经济,使社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逐年上升,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2.7亿元,财政收入4200万元,比1980年增长了两倍以上。但是,安康还远没有摆脱贫困面貌,而要脱贫致富,就得打开山门,加强对外经济联系,促进技术进步。愿这次龙舟赛成为安康搞活经济的前奏,尽快地从“龙舟文化”中创造出“龙舟经济”来。

本报记者 周新安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更正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1/7/19910702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1-07/02/07083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