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西安冷饮价格猛涨,已高出国家定价的20—50%,且居高不下。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批发环节混乱失控。
目前西安有40多家冷饮生产厂家,有150多个品种,可至今没有一个专门统一经营批发的冷饮市场。生产厂家各自为战,采取自设经销点或委托代理经销的办法。这些代销点可大批量从厂进货,名日零售,实为二级批发。由于一般冷饮摊点库存条件有限,需求量小,不可能从厂方直接进货,只好就近从这些二道贩子手里进货,这些人实际上成为冷饮市场的垄断者。
这些人不象国家正式企业那样受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的限制,因而采取进货不开发票、现金交易、给回扣等办法,保证了货源的充足,然后不按国家的批发价,而以高于国家规定的零售价大量出售。而零售摊点为有利可图,又提高价格,这样层层加码,最后受害者当然是消费者了。记者在随有关部门检查时看到一种怪现象:由于个体户垄断了货源,致使国家批发渠道无货可供。西安古都大厦烟酒部的经理告诉记者:他们从厂家进不到啤酒,只好从个体户那儿进货,他们实在不愿买高价,但目前这种逼良为娼的现状使他们也没办法,更谈不上平抑物价了。而文艺路,私人开的门市部的门前各种啤酒却堆积如山,汉斯啤酒、西安啤酒、宝鸡啤酒应有尽有。他们以1.45元一瓶进行批发,而国家规定的零售价只有1.25元。再如酸奶,国家定的零售价每盒只0.42元,他们却以0.43元一盒进行批发。这样致使市场的啤酒卖到1.8元一瓶,酸奶0.60元一盒,还有冰狗、汽水等都存在这种情况。
冷饮市场的物价检查每年都搞,只因治标不治本,而没有多少效果。群众说物价检查象擀海绵,擀时低了,擀过又高了。因此有关部门要根治冷饮市场乱涨价问题,关键是治理整顿冷饮批发市场,从而保障价格合理的冷饮食品批发渠道畅通,这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报记者 宫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