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最近到咸阳地区一市五县采访,基层的干部职工反映,今年各种名目的考试太多,基层真有些应接不暇,承受不了。
在咸阳陶瓷厂,一位宣传干部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下今年的考试项目:哲学考试两次、还有档案法、设备管理、环境保护法、安全、合同法、保密法、劳动法规等等,共计13次之多,这些考试有省上的、市上的,也有行业的。有些要求厂级干部参加,有些要求有关科室干部、工人参加,有的干脆要求全体职工参加。
工厂生产任务本来就紧张,再加上这诸多考试以及复印考卷、分发、收集、评阅、上报一系列工作,企业简直承受不了。前不久举行的交通法规考试,考卷发至某厂车间后,为了使汗流夹背干了一天的工人们下班后缓缓劲,办公室组织几个人写好答案,挨个填写试卷,使考试流于形式。
记者以为,适当的考试不是不可以搞,但要适度、适时,以实际效果为准。不要条条块块、各行各业都要求企业参加本行业考试,以减轻企业不必要的经济、人力负担,腾出更多的精力用于把生产搞上去,把质量、品种、效益搞上去。
本报记者韩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