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客运段实现了安全生产、进款收入、商品销售、进京进沪列车评比、路局跨局列车评比、工副业利润等六个方面的历史最高水平!”这一消息不径而走,成为今年初轰动全段的新闻。
面对成绩和荣誉,谁又能想到,一年多前,这个拥有3000多职工的企业把全年能拿到手的钱算来算去,仅够发职工10个多月的工资;同时,还需承担上级下达的45万元工资缺口;多种经营受市场疲软影响,经营困难;而由于物价上涨因素影响,备品消耗成本费用明显增大……这些棘手的难题,一古脑摆在了白发祥这位上任不久的段长面前。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舒展臂膀,团结全段干部职工挑起担子,坚定地走出一条依靠职工兴旺企业的路。
上任伊始脚踏实地“沉”下去
铁路客运系统工作头绪多,人员流动大,信息变化快,参变系数杂。如何在这样的企业搞好经营、渡过难关呢?白发祥上任伊始不忙于发表施政演说,不急于制订宏伟蓝图,而是“沉”下去,深入班组听取反映;到车队科室了解生产经营问题;走访离退休干部职工,拜访前几任老段长。为了广泛听取职工意见,他建立了“段长接待日”制度,鼓励职工参政议政。
职工反映多种经营管理混乱,效益上不去,而从事多种经营的职工也抱怨,市场疲软,商品积压滞销,挣不到钱。白发祥就多次到下面开座谈会,和大伙一起制订措施,修改管理办法,协调关系,并果断地合并了经营不善的部门,关闭了濒临倒闭的养殖厂,并引入竞争机制,在从事多种经营的人员中实行了风险抵押,很快使多种经营的效益迅速增长。
白发祥添乘时,听到职工反映车队私设小金库问题,还有的职工想了解领导干部的工资外收入。于是,他就从收入分配这个敏感问题入手,建立了奖金归口管理和审批制度,规定各车队、科室的零星收入必须先入财务帐,经段长批准方可分配,建立了领导干部收入自我申报制度,并将结果每季定期公布于众。
“脸难看,事难办!”这是职工对机关个别部门的评价。为了改变这种作风,白发祥再三强调:没有职工就没有机关存在的必要。机关必须树立为群众服务的观点。无论是三伏酷暑,还是数九寒天,特别是暑期及春运繁忙时期,机关都要抽调三分之二的干部到一线顶岗和帮助现场解决问题。作为段长,他更是身体力行。
炎夏跟车体验疾苦排忧难
7月,骄阳似火,白发祥添乘西安至上海的140次列车。他首先落实旅客饮用水的供应情况,又逐车厢检查了洗漱间的水阀,最后来到餐车,了解餐具消毒和饭菜供应问题,一直忙到零点以后。
凌晨两点多,白发祥又来到餐车。工作人员以为段长要用餐,他却说:“不,我来看看夜班的乘务饭。”当他看到接班的乘务员每人端一碗干巴巴的炒米饭时,马上招呼餐车再做一个汤。回到段里,他立即召集有关人员研究乘务饭问题。他说:“乘务员吃不好,怎能有精力干好工作?我们一定要设法安排好乘务员生活。”很快,客运段专门发文规定:每趟长途列车单程熬绿豆稀饭不少于两次,每个车班发给花卷200个、咸菜2斤、绿豆4斤,以调剂乘务生活。乘务员们动情了:“这不仅是一碗稀饭,几个花卷,分明是领导的一颗心呀!”
列车上最难熬的是夏季,开往广州、重庆等地的宿营车内温度常超过40度,乘务员辗转铺位难以入睡,往往是好容易睡着了,却到了接班时间,一个班往往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白发祥一方面组织机关干部包车厢送冰棍、饮料,各次列车出发前给上足冰块、绿豆、花卷等食品,并购买上万斤西瓜由干部送到站台,发至乘务员手中;一方面派出调查组,去重庆、下广州,取得第一手资料后,他便带上调查组同志,数次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在郑铁局召开的职代会上,白发祥又一次提出“为开往广州、重庆等长途列车宿营车安装空调和淋浴器”的提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郑州局采纳了这一提案,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拨款30万元,首先为开往广州的列车宿营车安装空调,并决定逐年解决开往重庆、南宁等车的问题。职工对此反应强烈,干劲倍增。
尽心尽力多办好事为职工
两年前,西安客运段仅有一个简易自行车棚和一个用石棉瓦搭成的简易浴室,出乘人员丢自行车和返程后洗澡难成了大问题。为此,白发祥数十次到上级主管部门呼吁,终于筹款7万余元盖起了一座三层车棚,并改建了浴池和理发室。
老工人石松峰要退休了,可三个儿子都还没有正式工作。白发祥得知后,便组织段劳人科干部走访有关部门,汇报老职工的实际困难,不但解决了石师傅儿子的顶替接班问题,还先后为3名退休职工办好了子女工作调转事宜。事后,这些老职工逢人就说:“咱是找关系无人,送礼无门。领导能把咱的事放在心上,娃们要是不好好干说啥咱都不依!”
对于客运段来说,职工们目前仍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财力偏紧,尚有几百名待业子女需要安置,既无“候差室”供通勤职工休息,又无专用交通车为乘务员出退乘提供方便。但职工们理解段上的难处,同时从白段长等一班人的政绩和对职工的一片赤诚看到了希望,从而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工作。通过职工们的共同努力,该段去年实现了安全生产1989天,创建段以来的最好成绩;在全国进京列车评比中,该段的35/36次和279/280次分别被评为特快第一名和直快第一名;在全国进沪列车评比中,139/140次打破连续九年徘徊在第三名的地位,实现了铜牌换银牌;在郑铁局跨局列车评比中,西柳、西广、西渝三个车队分别获一、二、三名,取得跨局列车评比以来的最好名次。此外,去年该段的副业收入63万元,堵漏保收1940.5万元,创近年来最高水平。前不久,该段的35/36车队又被铁道部树为全国“路风建设先进集体标杆”,捧回了象征全路最高荣誉的“火车头奖杯”。
通讯员 王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