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玉
上中学念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只泛泛留下个自秦入蜀颇为不易的印象。今日看了《蜀道》电视,才直观地感受了栈道在我国交通史上所占的重要位置。
我国的栈道大都分布在甘、陕、川、云、贵等省,其中以蜀道上的金牛道和褒斜道最为著名。战国之前,陕西、四川被秦岭、巴山隔绝。李白诗写道:“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相传秦惠王琢石为牛,置金牛尾,佯言石牛拉金,诈骗蜀人。蜀侯贪利,命神人五丁开路,秦以灭蜀。这个传说指的就是现今从陕西汉中进入四川广元、剑阁的“金牛道”。故《战国策:秦策》记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沿金牛道经宁强折向汉中,再北上四十里就到了褒斜道的起点褒谷口。褒斜道连接着汉中和秦岭以北的眉县,这是自秦入蜀的唯一通道,犹如人的咽喉。此栈开通后“商旅联槅,隐隐展展。冠带交错,方辕接轸。”朝廷政令全靠这条栈道下传,南北物资亦凭这条栈道载运它对促进西北、西南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曾立下不可磨灭的殊功。
褒斜栈道的路线、位置选择非常科学合理,工程技术更是举世罕见。例如悬崖绝壁上的框架结构、平梁直柱结构、平梁无柱悬空结构,鬼斧神工,难以想象。若按今人分类,主体工程属于石栈,偶而也有木栈出现。李白《蜀道难》中吟咏的“天梯石栈相勾连”,是形容石栈的陡峭险奇;文同《过朝天岭》称道的“且倚钩栏拥鼻吟”,则言木栈的独特怪异。据交通史记载,这种木栈就是我国桥梁工程发展演变的雏形。
说起栈道,人们就会想起修栈道,渡陈仓的故事。从陈仓南下十五里就攀上栈道,再南行,多是“路绕千峰上,天低鸟道横”的迂回碥路,绝壁孤危,栈阁附之。“欲踏疑溃决,毫芒判死生。”令人触目惊心。
然而,“无限风光在险峰”,走一回栈道,犹如读一卷中国文明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难怪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对这种既是桥又是路的古栈道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说它显示了古代人民的卓越智慧和超凡的创造才能。它不愧是仅次于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我国第三大建筑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