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省耀县水泥厂劳司耐磨材料厂是个仅有147名职工的小厂,厂里除3名领导是国家干部外,其他职工都是待业家属和子女。然而,他们上半年完成产值112万元,占全年计划的55%还多,完成利润50万元。
这个厂的设备是从鞍山市新技术开发公司引进的,具有国内80年代先进水平。工人们并没有因设备新而忘掉勤俭节约的好作风。他们不用好钢作原料,而用大厂不用的废旧钢材作原料,降低了成本。为了不抛弃一斤一两材料,工人们在炉灰中寻找能用的材料。炉体原来用的是每吨480元的石英沙,工人们试验改用了厂内准备倒掉的废沙。工人们还自己动手搞技改,增加了冲天炉通风量,使月产提高了20吨。现在这家小厂生产的低铬铸铁锻比大厂原用的普通铸铁锻耐磨性增强,每年用量由480吨降为100吨,仅此项就为厂里节约18万元。去年该厂每名职工平均为企业节约了100元。特约记者 赵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