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娘给人的肩膀就是为了挑担子,不挑担子要它有何用!”这是刘忠缠的一句口头禅。
刘忠缠,这个黑方脸,犟脾气的汉子,1970年从蓝田农村来到桑树坪煤矿当了一名矿工。22年来,他象一头“犟牛”,不管走到哪里都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他在担任运输一队队长期间,带领职工奋力大干,年年完成运输任务,并且连续三年运输原煤突破百万吨大关,被矿评为先进集体。
运输二队是个烂摊子,上级组织调他去二队当队长,他二话没说就走进了运二队办公室。第二天,南一煤仓跑了稀煤,导致整个采区停产。刘忠缠没有被这“下马威”吓住,立即奔赴现场,只见煤仓下一排矿车在稀煤里“泡着”,而且稀煤正向巷道两旁漫延。在场的工人拄着铁锨不知所措,他又是二话没说,挽起裤腿跳进没膝深的稀煤中挥锨干了起来,工人们跟着他干了两个班,终于疏通了道路。按理该开井了,可他知道煤仓里还存着约300吨水煤未放,要放这煤弄不好会搭进身子的。他举起钎杆奋力地捅,“哗”一声,水煤喷涌而出。他让工人们撤离,自己却站在煤仓下,双臂死死搬住操纵把,稀煤从他脖子溜到了脚跟。他全然不顾,一直把稀煤放完。开井时一看表整整干了20个小时,使所有采煤区恢复了生产。
他到任不到一个月,就把每条轨道、架线,每台电气设备、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记在了小本本上,和工人共同分析各个生产环节的存在问题,制定了一套整改方案。对影响运输的30多个环节作了调整和改进,使运输车辆畅通无阻。使这些轨道质量由多年的等外品一跃跨入二级标准。经过他和广大职工的不懈努力,1989年上半年,这些轨道达到部一级标准,当年就为国家节约材料费10余万元。
去年11月,天气渐冷,水暖队供暖不正常,食堂、浴池、家属区为水告急,不少人下班后要到1公里之外的山泉处挑水吃,矿上多次批评原水暖队领导仍无多大改变,这时组织上又想到了刘忠缠。老刘这次他没烧“三把火”,而是默默地在水暖区域徘徊了几天,画出了一张供水暖草图,他只在锅炉气压上下了些功夫,又把集中管理“分区供水”改为“分楼管理”,很快就解决了职工的吃水问题。
从1975年到现在,刘忠缠年年被局里评为标兵和劳动模范;1982年他被省人民政府树为劳动模范,并先后两次出席了煤炭部在京召开的群英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9年又被能源部树为全国能源工业劳动模范,荣获中国煤矿地质工会劳动奖章;今年4月又被矿工会授予“职工最信赖的人”称号。
(张会民 张树胜 范耀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