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勉县县城通往东北方山沟的路上,常有一个中年汉子将城里的各样蔬菜,一筐筐地带到沟里去,春夏秋冬,风雨无阻。于是,有人感叹:“这小贩,要钱不要命啊!”
他,叫张耀志,不是小贩,是〇一二基地技工学校职工食堂的管理员。十几年来,他就是用这一辆自行车和两个竹筐,把香甜带进职工的生活,把辛苦留给了自己。学校地处偏僻山沟,蔬菜品种少,要让职工吃得舒心,就得到县城去买。可职工食堂就餐人数少,买菜叫车拉,往往是车费比菜钱还多。为了降低饭菜成本,减少职工的经济负担,张耀志一拍大腿,做出了苦自己的决定。此后,他便经常蹬上自行车,往返几十里山路把城里的各样蔬菜带回来。
为了给职工节约一分一厘的钱,张耀志精打细算,较计锱铢,能抠处抠,能挤处挤。前些年,灶上烧的劈柴,都是他工余带着大伙儿肩挑背驮,一担担从山上砍下来的;现在,职工食堂每月买的几千斤粮食,都是他和几个炊事员用架子车从粮店里拉回来的……
一个百人就餐的食堂,总有些剩菜残羹,张耀志想,这些东西倒掉怪可惜的。于是,他背着竹筐进城,买来仔猪,和大伙儿一块把剩菜残羹聚拢来喂养。一年下来,就有几头、甚至十几头肥猪补充到职工的伙食中。有这些肥猪垫底,逢年过节,食堂为职工加餐,从未收过职工一分钱。除了自己养猪之外,他还常到附近农村去买便宜好几角钱的猪肉,而他从中所得到的只是一点精神上的欣慰。
平时,为了节约一分一厘的开支,在工余饭后,他常常蹲在炉灰中,将那没有燃尽的煤渣一块块地捡出来再回炉;为了减少浪费,他常常将盆底的剩饭盛进自己的碗里……
较计锱铢苦“当家”。张耀志在当管理员的十几年时间里,一门心思替职工着想,为了让职工吃得既好又省钱,他一分一厘地抠,一分一厘地挤,苦尽了自己呀! (黄高才 赵绍高)?